没有大型机械的年代,采石是一个很艰难的工作,因此炮台的进度缓慢,达不到军部的要求。
有了砖,建筑速度就能大大加快。
最妙的是,烧窑这个工作冬天也能做,受天气状况的影响比较小。
而且轮窑不挑食,不管用什么材料,只要能燃烧就可以。
整个夏天西伯利亚舰队的水兵都在伐木,所以海参崴可以烧的东西多得很,再建十座轮窑也够用。
米哈伊尔不用木料烧窑,用煤。
还不是普通的劣质煤,而是可以供军舰锅炉使用的优质无烟煤。
军舰锅炉其实也不挑,什么煤都能用,但是劣质煤炭由于燃烧不充分,对设备的损害极大,所以军舰要用最好的无烟煤。
用无烟煤还有一个好处是不会产生浓重的烟雾,这对于军舰的生存更有利。
勘测队在距离海参崴不到50公里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出产无烟煤的优质煤矿。
于是米哈伊尔就用无烟煤烧窑。
这引发西伯利亚舰队的极大愤慨。
西伯利亚舰队烧的无烟煤,一部分是从清国进口,一部分是从欧洲万里迢迢运到海参崴。
清国优质无烟煤的产量不足,除清国自己的海军之外,日本海军也大量采购,供日本联合舰队使用。
这里不得不表扬东方俾斯麦的商业精神。
甲午清日战争爆发前,日本从清帝国订购3万吨优质煤炭。
当时清帝国海军自用的是劣质煤炭,优质煤炭全部用来出口。
清日战争爆发后,有人建议停止向日本出口这批煤炭。
李大人认为堂堂我大清岂能失信于人,于是这批煤炭正常出口到日本,供应日本海军。
米哈伊尔倒是不至于资敌。
可是用优质无烟煤烧窑,效率确实是挺好,败家也是真败家。
米哈伊尔在得知无烟煤的重要性之后,马上停止了这种愚蠢的行为,不仅将无烟煤供应给西伯利亚舰队,而且将无烟煤出口到日本。
今年无烟煤给海参崴带来的利润只有15万卢布。
不过这不用担心,随着产量的逐步提高,无烟煤带来的利润会越来越多。
乔治是个黑了心的家伙,在得知海参崴可以生产无烟煤之后,乔治就让米哈伊尔前往清国采购优质无烟煤,哄抬煤价。
清国的无烟煤价格上去了,日本就不得不加大在海参崴的采购量,清国和海参崴都有钱赚,日本要维持联合舰队,就要付出更大成本。
乔治这真不是帮清国,而是为了俄罗斯。
俄罗斯和日本之间也终有一战。
舍别科还是很有效率的,调查结果表明,确实有人接受外国人雇佣,观察罗夫诺演习的具体过程。
这个情况马上引起沙皇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