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工厂一直被外资掌控,九一八后,比利时的几个股东又暗地里商议,擅自把股份卖给了小鬼子,此后便被日本人控制。
既然掺和进去,李谕以后就不能让小鬼子捞着好处。
周学熙是北方工业巨子,家族势力盘根错节,他内心深处肯定也不愿久居人下。不过现在还是先讲迁就着点,不能急于求成。
北边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李谕随即去了上海的大同大学讲课。
在他的带领下,国内的科学氛围现在颇为活跃,即便研究环境还不是特别好。
李谕在办公室看最近的几本从国外邮过来的科学杂志时,有人敲响了他的办公室大门。
“请进。”
“院士先生,我来应聘。”
李谕抬起头“原来是竺可桢同学,不对,现在应该叫你博士了。”
竺可桢谦虚道“与您的院士头衔相比,不值一提。”
“是气象学博士”李谕说。
竺可桢点头说“去年刚刚获得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
“太好了来我这里应聘教授”李谕问
“是的。”
“求之不得,”李谕笑道,“正好我还想着在校园里弄一些观测气球,由你来具体操作最好不过。”
这东西不便宜,也就李谕舍得花钱。
竺可桢很看重大同大学的科学氛围“我时常研究混沌理论,以后有了问题还能向院士先生请教。”
“互相探讨,”李谕说,“气象学我没什么研究,最多在数学方面帮帮忙。”
竺可桢说“气象学的计算极为繁复,我还在加强数学中。”
计算就是李谕的拿手戏了“这部分我比较在行,有空的时候我尽可能帮一下。”
李谕能留着竺可桢在大同大学教七八年书,说不定还能搞出点不错的科研成果。
另外,李谕准备利用自己刚在美国那边申请下来的荧光灯专利,在国内开个照明工厂。
于是在报纸上登出广告,招聘相关技术人员。
很快他就招到一个合适的人选。李谕纯粹是姜太公钓鱼,就算不放鱼钩,该来的人也自然会来
当天下午,李谕打量着眼前的一个年轻人“你就是胡西园”
“是的,”胡西园说,“我刚从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毕业,有心做中国人自己的灯泡,正好看到院士先生贴出的告示,立马前来投奔。”
“非常好,”李谕说,“我们也需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