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两天里,对于课题组所有人来说,大概是从课题组成立后最轻松的两天。主要是配合学校完成课题组工作设备的搬迁工作,以及上一天所谓的保密课程。
乔泽也没去了解光电所那边跟学校具体是怎么沟通的,他也懒得去关心那些细节,没有那个必要。
但徐大江还是拉着他去了一趟学校现代设计与集成电路试验大楼里安排的课题研究场所。
学校很大气,把半层楼都批给了暂时不对外挂名的课题组。
原本的布局总共有三间实验室跟一间多媒体会议室。
三间实验室还都有配套的休息间。
不过现在实验室的设备已经搬空,改成了一般的工作室,但还是给课题组专门留了两台浪潮的企业级服务器。
塔式结构的机箱看上去有些年头,不过乔泽试了下,性能其实还保持的不错。内部的数据已经清空,就是24tb700g的存储空间还是小了些。但毕竟是免费的东西,不好太挑剔。
其他人的工作也都暂停了下来,项目组之前的电脑有专门的人负责打包跟运送。至于课题组其他人则被要求去上一天关于保密原则的课程。陈艺文听了上午两节课后的评价是,其实老师上的也不是很认真,他们也就是随便听听。
主打就是一个随便意思一下,反正奇怪的知识多些没啥坏处。
不过刘尘风跟谭景荣还是挺懵的。
虽然他们也听说过学校一些重点实验室把学生招进去是需要先签署保密协议的,但他们毕竟是数学院的,这方面了解的还真不多。而且他们还真不觉得有啥需要特别保密的,毕竟他们是真什么都不知道。
说起来,之前大家的工作电脑都压根懒得上密码的。突然一下开始正规了,的确让人挺不适应。
至于乔泽自然是懒得浪费时间去听这些有的没的。
学校给了两台服务器,必须要物尽其用。
他打算以群智为基础设计一个智能程序。
群智的框架已经写好了,虽然在工程上真正开始推广跟使用还需要无数的工程师去对各种适配跟接口进行研究。但在乔泽搭建一個只为自己服务的小框架就不需要这么麻烦。
现成的框架直接安装在服务器上,在装好驱动,就能直接使用了。
不过要达到乔泽的要求,还需要做一些功能的增删。
其实乔泽一直不太满意人工的效率。
虽然刘尘风做事还是很勤勉的,每天都在根据他的需求兢兢业业的去找合适的论文。无奈的是这个时代论文灌水的问题实在太严重了。
这可不只是华夏,而是全世界大家都在集体灌水,数学领域也没有幸免于难。
其中也包括了许多公认的顶刊。
乔泽都不明白许多堆积概念的论文是怎么通过审核,还能有两位数引用量的。
顶刊的水文重灾区就是通讯作者挂着一众大佬名字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