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铭扭头望向老爸,朱国祥转身看风景。老朱同志能背不少唐诗宋词,但跟茶叶相关的却一首都不会。
是继续“藏拙”,还是该露一手
朱铭飞速搜索脑子里的存货,虽然有穿越金手指,但他读过的采茶诗词真不多。不远处,一个妇人正忙碌采摘,背上居然有个熟睡的婴儿,也不怕雨后山路太滑摔着了,估计是家里实在没人带孩子。
再想想严大婆鬓角插花,朱铭灵光一闪,拍手道“有了”
“洗耳恭听大作。”白崇彦颇为期待。
朱铭吟诵道“白头老媪簪红花,黑头女娘三髻丫。背上儿眠上山去,采桑已闲当采茶。”
李含章笑着赞叹“好诗,好文采”
白崇彦评价道“可贞兄之诗,道尽时情时景。朱大郎之诗,专于写事写人。两诗合璧,趣味更生。”
朱铭抄的这首诗,并不算上乘,但放在这里刚好既展露了自己的才情,又不会把李含章压得太没面子。
真要吟出个千古名句,这位州判之子怎下得来台
一首采茶诗甩出,李含章已然认可朱铭,确定朱铭属于自己人。
都是读书人,并非蒙昧黔首。
这边几人放声大笑,白福德隐约听到动静,瞬间更觉脑壳疼,叮嘱兄弟道“你们莫要乱来,这两个外乡人不好惹。”
“大哥说的是。”几兄弟纷纷认同。
他们哪里知道,老白员外一句话,早已判了兄弟几个的死刑
白崇彦带着大家继续游山,半路遇到正在采茶的严大婆和沉有容。
互相打了个招呼,便告离开。
白崇彦对李含章说“那位便是时予兄的遗霜,自时予兄病逝后,一直悉心教养幼子。”
“殊为难得。”李含章感慨道。
他们两个,还有沉有容的亡夫,都曾在关中拜师求学。
当时的关系一般,只属于点头之交,直到李含章随父来洋州,才跟白崇彦迅速成为好朋友。
在茶山转悠片刻,朱国祥提议去看地,早早敲定土地买卖事宜。
白崇彦却不急,邀请道“前方有一幽谷,俺在其中发现甘泉,名之以灵泉。又在泉边筑亭,谓之碧云亭。今日悠闲,春风宜人,不若先去亭中品鉴新茶。”
新茶,当然不是今天采摘的,而是大半个月前的立春茶。
主人相邀,客人不便拒绝。
四人带着白祺,一路欣赏景色,朝着山中谷地走去。
溪水落下形成瀑布,落在山谷水潭中。距离水潭数百米远,便是灵泉和碧云亭所在。
亭中的石桌石椅,已提前打扫干净。
几个奴仆忙前忙后,抬着木炭、炊具、茶盏等物过来,还有全套的点茶设备。
白崇彦坐定,立即喊道“上新茶”
话音落下,便得响应。
几个奴仆,迅速捧着茶叶上前,有末茶和腊茶各两种。
白崇彦笑着说“此有四种新茶,请诸君随意挑选。”
“哈哈,隽才兄这是要斗茶”李含章开怀大笑。
白崇彦说“都是俺家的茶,斗起来没甚意思,只请可贞兄展露点茶技艺。”
宋代的有钱人,特别是风雅之辈,经常聚在一起斗茶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