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也对秦国虎视眈眈。
至于齐国,有点法国的味道。
而大秦,却举目皆敌,虽有英主,但内部也有叛徒。
秦国也很难啊。
在处处皆敌的情况下,秦国想要突围,就必须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准突破口。
现在哪里是软柿子呢
答案自然是魏国
于是,秦国再次大军出动。
蒙骜假装与魏国罢战,大军去支援野王对抗赵国的廉颇,并与廉颇所部交战。
这让魏国多少松了一口气。
魏王本意是想要就此罢战,卷丢了就丢了,他实在是不想再和秦国打了,再打下去,魏武卒都要打没了。但不论是魏庸、尉达还是虞韩两国的援军主帅,都建议魏国继续打下去,至少也要把卷给收复。
卷这个位置还是很重要的,是魏长城后的第一座坚城,是魏国防御秦国的前线。
虽然说魏长城的防御力不咋地,但起码也是一道防线啊,最起码还能够起警示作用不是
单论能够起警示作用这一点,就要强过某个时空的马奇诺防线了。
被手下和盟友裹挟的魏王,只能够下令对卷发动了进攻,他也害怕一旦这次惹恼了两个盟友,下次秦国再来的时候就没有援军了。
卷城下大军云集,这下子倒把守卫卷城的秦军守将给吓了一跳。
联军没有置酒高歌也没有各回各家,反而主动发起进攻,这可不在秦军的计划之中。
秦军最好的设想,可是等蒙骜北上过河与廉颇交战后,虞国和韩国的联军就会准备撤军了。
不过料敌从宽,这次蒙骜在卷倒是留下了不少人马,所以卷城一时半会儿还能够坚守,只是秦军的另一个计划却泡汤了。
在野王与廉颇对峙的蒙骜在得到卷城的求援信后,也是冷笑一声,忽然连夜撤军,然后在白马津渡河,绕道魏国的东方,偷袭攻下了魏国的燕、虚等城,而后疾驰酸枣。
与此同时,从郢都之战撤退后,在鄢城集中的一部约二十万秦军精锐,也在麃公的带领下,已经奔袭到卷城附近。
蒙骜作战计划图
局势,对于三国联军而言,一下子变得恶劣起来。
郭嘉等人其实都对蒙骜可能会渡河偷袭有所警惕,因为大河实际上是秦国的自留地,大虞在这里并没有水军,自然也就无法从容渡河,反倒是秦军可以利用水军优势作战。
但郭嘉等人却没有想到秦军会直接调动刚刚打完郢都之战的疲兵。
郢都之战,除了最开始的竟陵之战外,秦军其实并没有特别重大的损失,加上竟陵损失的兵马和西陵损失的兵马,整场郢都之战下来,秦军的主力伤亡不超过十万人,辅兵倒是伤亡惨重了一些,但秦国并不缺辅兵,且虞军的损失也小不到哪里去。
但损失小,并不意味着士兵不会疲惫啊,并不意味着士气不会降低啊
更何况这支部队还隔得这么远,几乎称得上万里奔袭了。
料敌从宽啊
郭嘉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吃这个亏。
幸好发现的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