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他上学的时候,每次写读后感,老师要求500字,他把标点符号算上,也还差一半。
逼不得已,还得附上原文,这才够数。
可现在,树哥看一本,给出的读后感却是一首歌?
人和人的差距,有时候,真的比人和狗之间的差距还大。
感叹过后,任柏打开了贴吧。
不出他所料,贴吧第一页全都是《悟空》这首歌的讨论。
《西游》任柏看了,《悟空传》任柏也看了。
所以他才能再听了《悟空》之后,有这么多感慨。
此时贴吧里,大多数人,也都是对《悟空》的感慨。
“牛逼,这就是天才之间的默契吗?木林森写书,木头人看书,然后给出一首歌当做自己的读后感?”
“你们说,木已成舟会不会画一副漫画当做读后感呢?”
“哈哈,没准?”
“话说回来,这首歌,写的真好啊!如果我没看《西游》的那些解析,没看《悟空传》,可能感受还没这么大,可偏偏我看了,所以……听的太悲伤了啊!”
“是啊,谁说不是呢!”
任柏一个个浏览着,看着贴吧里的成员围绕着《悟空》展开了各种讨论。
偶然间,他也能发现一些比较好的帖子。
比如比较有文采的:
“悟空一曲,英雄末路,悲壮苍凉,执着了悟。佛门教化,狂狷被禁,虚妄被舍,理想成灰。”
“我走在命运为我规定的路上,虽然我并不愿意走在这条路上,但是我除了满腔悲愤地走在这条路上,别无选择。”
比如发出感慨的:
“修行之路,是去掉了枷锁,还是戴上了更为沉重的束缚?此等猴生,是悲是喜?”
比如对整首歌,进行扩充的:
“棋子,始终只是棋子,就算“身手不凡”、“铁棒醉舞魔,变化乱迷浊”、“蹋碎凌霄,放肆桀骜”。
其实“还是不安,还是氐惆”,“金箍当头”的情况下只能“欲说还休”。
最后还是“世恶道险,终究难逃”,“到头来,肝肠寸断”!”
比如将《悟空》和《悟空传》对比的:
“《悟空》中最后的最后一句“这一棒,叫你灰飞烟灭”,与《悟空传》中作为佛祖弟子金蝉子转世的唐僧在最后说出“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身;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这满天神佛,都灰飞烟灭!”时的心态,何等相似?”
一些内容,任柏看了之后都忍不住点了个赞。
等任柏看完贴吧里的部分内容后,再看热搜的时候,《悟空》已然登顶。
对此,任柏倒是很淡定。
原本陈树人发新歌就已经是大新闻了,毕竟现在他的新歌很少。
结果这个新歌还是为木林森的写的。
两个话题,任何一个都是登顶的话题,结果它们竟然叠加了!
这敢信?
所以不出预料的,又过了半个小时,那个关于《悟空》的话题,后面就多了一个【爆】字。
此时该话题下,热闹非凡。
“我擦,树哥不发歌,一发歌就搞出一个爆了的话题?”
“听着真爽啊,还有我喜欢的戏曲风,树哥真就是一身本事,这样的人,创作起来才没有瓶颈吧?”
“楼上的,说对了!这种人,脑子里可以组合的灵感太多了,所以树哥的每首歌,我都听,因为我不知道他会在哪首歌里给我惊喜!”
话题下,几乎都是在讨论歌的。
哪怕有跑题的,也会被更多的回复顶走。
在这种热度之下,有一个话题被顶了起来。
名为:【这一棒,叫谁灰飞烟灭?】
这个话题,就又将《西游》的讨论热度给掀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