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啧啧啧,就这种酒鬼,很难让人相信他们会是特务组织,而且这几天的观察下来,也印证了这一点,等到几天后,他们就会反航,这么短的时间,根本不可能搞出什么大事。”
而前来换班的苏联青年说道:“这样也好,毕竟我们对外贸易局本身就是敏感单位,但我们又不是契卡那样的专业人员,所以最好的结果是外国的敌对分子,别让我们部门遇上。”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苏联贸易委员会下的对外贸易局,从职能上而言,就不应该干这种契卡的活。
而在两名对外贸易局人员谈话的时候,旅馆对面的窗户里,真正的契卡人员米哈伊洛夫,也在本子上记录着:无异常。
而他的同事,德米特耶符卡坐在椅子上说道:“经过这三天的观察,对面就是些普通人,他们的一举一动所透露出的细节,以及我们近距离接触下,言行和观察能力,都说明他们并非东非国防安全局的人,亦或者是其他反动势力人员。”
“而且,就他们的精神状态和打扮,完全符合大海上常年风吹日晒船员的特征,所以可以判定,这些人对我们毫无价值。”
“而且,有贸易委员会的人盯着,我们更不需要在他们身上浪费精力,所以可以先撤退了。”
米哈伊洛夫说道:“我的判断也是这样,感觉还是上级最近有些疑神疑鬼了,看哪一个东非人都像东非国防安全局的人。”
德米特耶符卡说道:“上级的忧虑也不是没有根据,最近来苏的东非人突然增加了不少,这明显不是正常情况。”
“要知道,如果是1920年,因为新经济政策刚刚实行,对外贸易恢复的情况下,外国人重新涌入,寻找商业机会,那很正常。”
“但是,现在可是1925年,东非人大量涌入我们国家,这种现象就值得寻味了。”
“毕竟,东非是资本主义国家,而且还是罗曼诺夫王朝余孽收留地,再怎么小心也不为过。”
“更何况,东非国防安全局还有军情处,都是我们最难缠的对手,在保卫战争时期,国内就有东非各种特务组织和谍报人员的影子。”
“但是,在保卫战争后,这些组织就突然销声匿迹了,由此可见,我们对手的难缠性,如果他们和英国的军情六处一样好对付,那就好了。”
作为世界规模最大和近些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情报机关,苏联契卡自然不可能对东非的国防安全局等情报机关毫无察觉。
反而在俄国内战时期,契卡就已经找到了东非国防安全局的蛛丝马迹,再加上东非是沙俄流亡政府所在地,所以契卡就更加重视对东非的情报开展工作了。
只不过,东非国防安全局在契卡眼里一直都很狡猾,是他们所面临过最难缠,技术和专业性最高的世界情报机关。
截止到目前,契卡都没有真正抓到过多少东非情报人员,就算有,也是一些外围成员,但都是些被收买的苏联人,也就是原俄国人,或者是和东非国防安全局有合作的一些反动势力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