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到了1927年,美国的汽车年产量就已经超过东非,并且在全国汽车保有量上也迅速追赶东非,同时美国的汽车产业还在快速增长。
按照这种趋势,不出几年时间,美国在汽车保有量上超越东非,成为世界第一,还真有可能性。
不过,结果也很明显了,那就是美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这种趋势是不可持续性的,1929年经济大危机,直接给了美国车企当头一棒,就算现在,也有不少美国大汽车生产商还在水深火热里苦苦挣扎。
美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依赖本国市场和关税保护,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居民收入大幅度降低,国内市场崩塌。
而在国际市场上,美国汽车又竞争不过东非,德国,甚至是法国车企,因此,现在美国只能自食恶果。
当然,美国汽车产业损失严重,这并不耽误其对美国铁路客运造成的恶劣竞争和影响。
如今美国的汽车保有量可能达到两千六百万辆,而美国人口才不过一亿两千多万,这也就意味着,在美国每五个人中就拥有有一辆汽车。
而这还不是美国铁路企业最致命的威胁,毕竟铁路在中远途运输中更具有优势,但美国有一项情况让这种优势受挫严重。
那就是美国的油价“便宜”,是的,美国的汽油价格,在世界主要大国中价格最低。
反观东非这个世界第一大石油生产国,油价却不便宜,尤其是车辆燃油价格,因为东非和欧洲一样有“燃油税”,并且东非燃油税的比例,放在全世界都算比较高的水平。
这样一来,东非居民在买车和出行方面,就必须考虑成本问题,选择最合适的交通工具。
而美国人就没有这个顾虑,油价低,也就意味着长途选择汽车美国人也不会太心疼,这样一来,就更没有人愿意坐火车这种交通工具了。
威尔斯就着重提到说:“在美国,因为油价的原因,民众可以选择私家车,再次也可以选择长途公共汽车,最后,可能才会考虑火车。”
“除此外,美国铁路客运也受到了技术的限制,在欧洲和我们东非,在铁路技术上正在加速向电气化或者燃油机车方向转变的时候,美国火车机车依旧以蒸汽机车为主,不管速度,效率,还是舒适度都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水平,所以,美国铁路客运的乘车体验极差,如果我是美国人,也不愿意选择铁路出行,这还要考虑到美国铁路系统的不兼容性,换车十分不便,以及晚点等问题。”
这一点确实对美国铁路客运影响颇大,如今欧洲和东非,都在朝着铁路电气化,内燃机车,甚至是高速铁路方向发展,美国的铁路却抱着蒸汽动力不放。
试想一下,蒸汽机车那让人窒息的速度,还有巨大的污染、噪音等问题,怎么可能和橡胶轮胎的汽车竞争。
1931年,世界铁路电气化已经有了巨大提升,先不提东非,就是欧洲各国在铁路电气化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瑞士更是实现了铁路电气化率超过百分之五十,位居世界第一位。
其他欧洲国家表现也颇为不俗,比如瑞典达到了百分之三十,挪威百分之二十五,德国超过了百分之二十,奥匈帝国也有百分之十,英国也有百分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