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东非想打破南洋的地缘格局,就必须让他们先自己打起来,而东非筛选出来的打手,就是“日本”。
弗里德里希皇储说道:“帝国想要控制印度洋,南洋地区就是关键,所以,加强和引诱日本,就是东非近些年来外交的重要方向。”
“根据我们的估算,日本海军的规模,已经达到了世界第四,大约七十多万吨的总吨位,并且在秘密打造新的战列舰等先进大型舰艇,实力比我们和美国也差不了多少。”
很显然,东非口中对日本的加强,主要指的就是日本海军,毕竟只有其海军实力强大了,才越有可能南下,火中取栗。
同时,东非方面还加强舆论上的攻势,影响日本国内的政治舆论,就比如鼓吹南下方案的好处。
只不过,现在日本已经对远东帝国动手,并且取得了巨大的实际战果,所以日本方面暂时在南下的态度上表达出迟疑。
不过,这并不影响大局,毕竟日本所缺乏的石油,橡胶,铜矿等重要战略资源都分布在南洋和大洋洲地区,这是远东帝国无法给日本提供的。
远东帝国的矿产资源虽然也很重要,可对日本的帮助有限,就比如远东帝国的东北地区,日本占领后,并不能立马就取得预期收益。
毕竟,再怎么说现在远东帝国的工业基础也过于薄弱,而日本占领其东北后,反而要加强投入,改善其交通和工业设施,同时还要面临敌后武装的侵扰。
而且日本占领远东帝国还带来一个恶劣影响,那就是进一步激化两国矛盾,而远东帝国却是日本第一大海外市场。
反之,日本如果优先选择侵略南洋,可能就没有这种问题,毕竟南洋多为殖民地国家,日本对这些地区如果发动战争,在部分南洋国家眼里,根本无足轻重,甚至日本如果稍微比英法等优待这些地区,可能会被夹道欢迎。
日本迟迟不能下定南下的决心,说到底还是顾虑西方列强,而想打破这种心理上的障碍,关键就在于海军,不过,通过近期日本海军的扩张来看,他们显然有入侵南洋的预案。
毕竟,日本维持世界第四的海军规模,可不是为了对付远东帝国,这同样超出了日本维护本国国防安全的需求。
伦敦条约主要限制的就是战列舰,航母和巡洋舰这些主要舰艇,而日本基本上都超过了标准。
而截止到1934年,各国海军实力的排名大约是这样,英国毫无疑问,依旧是第一,其海军总吨位大约一百二十万吨。
其次是东非和美国,两国在八十万吨上下,东非方面对海军的扩张相对积极,因此,东非可能略高于美国。
原因也很简单,东非再怎么说也是世界第三殖民大国,海外领土还有海上利益对海军的需求都比美国大,再者东非在国际战略中也比美国更加主动。
现在美国奉行严格的孤立主义,说到底就是窝在美洲称王称霸,而这种消极的战略,自然不需要在军备上大费周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