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听到余海这么说,目光登时变得锐利,语气也变得冰冷“王妃让你这么说的”
余海连忙摇头“不是,王妃从来没有跟奴婢说过这事,而是府里的人见您长时间不去王妃院子,以为您和王妃不睦。”他又赶忙提醒道,“您也知道王妃院子那些人是太子妃安排的。”
魏王明白余海的意思,冰冷的脸色缓和了不少。
“这段时日整个京城的人都为科举考试的事情忙碌,我哪有时间去谈情说爱。”提到科举考试一事,魏王心里满是对皇帝的敬佩,“父皇弄出来的科举考试真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刀,狠狠地插进世家们的心里。”
“皇上真是厉害,居然想出科举考试这么一招对付世家。”只要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科举考试有多厉害,有多了不起。“现在不管是世家,还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只要读书就能参加科举考试。只要有才,就能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然后就能做官。这是一箭双雕的好主意啊。”
“科举考试真正厉害之处,是打破了世家垄断官场,影响朝堂的局面。”魏王笑着说,“当然,也影响了世家的地位。只要科举考试长久的办下去,那么世家的地位和影响力将会变得越来越弱,而出身底层的文人学子们将会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成为一股新的势力,一股能对抗世家的势力。”
“世家子弟再也没有特权能直接当官,跟出身底层的读书人一起参加科举考试,这完全就靠自己的本事了。”余海越说心里越佩服皇帝,“这对天下所有读书人来说,是一个公平公正的机会。”
魏王语气深长地说道“这就要看在科举考试中会不会出现徇私舞弊了。如果有人作弊,结果还是不公平。”
“王爷,皇上不是下旨了么,如果考生在科举考试中作弊,取消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并且一生都不能再参加,而且一生也不能当官。”这段时日,皇帝陆陆续续颁布了不少旨意,都是跟科举考试有关。“如果官员徇私舞弊,立马斩首示众,其家人将会被流放,而且他的子孙后代永世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不能做官。奴婢觉得那些大臣不敢作弊。”
“那些人什么事情做不出来。”魏王想到太子那帮大臣,眼里是满满的轻蔑,“他们为了权势,为了荣华富贵,愿意铤而走险。”
“他们不想活了吗”余海惊愕道,“皇上可不是心软的人,如果那些人真的敢徇私舞弊,皇上是真的会杀了他们。”
“当然,今年的科举考试,他们不敢动手脚。”魏王想到这段时日发生的事情,只觉得世家们可笑至极。
自从正月十六,皇帝宣布科举考试后,世家们当然不能坐以待毙。虽然皇帝说了谁也不能阻止或者反对科举考试,如果有人阻止或者反对,以谋逆罪处置,但是世家们还是不怕死,派出一些人试探皇帝。
这些人并不是世家的嫡系,而是旁系,又或者旁了好几代,他们出头带着不少书生反对阻止科举考试,这些书生有来自世家的,也有来自官宦的,还有来自贫困百姓家的。
这些来自贫困百姓家的书生之所以参加反对,一是因为他们被收买了,二是因为他们被威胁了。
京兆尹立马抓捕了这些人,并且严格审讯他们,问他们幕后主使是谁。这些人嘴硬的很,不管怎么用刑都不招认幕后主使。
那些被威胁和收买的学子倒是乖乖招认了。
皇帝之前下过旨,既然有人胆大妄为的阻止反对科举考试,那就要有胆子承担后果。
闹事的这些学子,除了被威胁参加反对的学子免于死罪,其他人全部斩首,而且非常“隆重”地在菜市口斩首示众。
世家们和闹事的学子们都没有想到皇帝来真的,说砍头就砍头。闹事的学子们在斩首前后悔了,他们想要招认,但是已经晚了。
就算他们招认,也还会被斩首。还有,他们招不招认,并没有那么重要。他们幕后的主使是谁,皇帝心里清楚的很。
原本想利用这件事情给皇帝施加压力的大臣们见皇帝砍读书人的脑袋,眼睛都不眨一下,就知道皇帝的态度非常强硬。
皇帝再次在早朝上,警告大臣们,如果他们中还有人胆敢阻止科举考试的实行,就不仅仅是斩首这么简单了。
自那以后,京城里再也没有出现带头闹事反对科举考试的人。
世家们见这一招不行,他们又心生一计,想到另外一招。他们打算在实行科举考试中动手脚,让科举考试没法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