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龄开玩笑道“应该不会再有人想撞柱。”
提到撞柱这件事情,楚王就想到皇帝那副遗憾的表情。
“父皇还挺想看大臣撞柱的。”
杨龄闻言,想笑不敢笑。
一般来说,大臣死谏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当,会让皇上在史书上留下逼死大臣的罪名,还会让皇上留下不是明君的名声,所以皇上都会阻止大臣死谏。但是,当今圣上不仅不拦着,还想看大臣撞住死谏,真是
对于不按套路出牌的皇帝,大臣们非常头疼,也非常无奈。
大臣撞柱死谏,皇上不仅不阻止,还要好好看人家怎么撞柱,说不定看完后,皇上还会鼓掌,夸人家撞得好。又或者皇上嫌弃人家撞柱撞得不好,死的不够大义凛然,然后让下一个人好好地撞柱。一般人是做不出这样的事情来,但是换做皇上,他绝对能做出来,因为他就是一个混色不吝的人。
杨龄问“殿下,你觉得其他三位殿下会支持皇上实行三项新政策吗”
“魏王会,代王和景王不好说。”
“代王背后是权贵支持,景王背后是世家拥护,他们二人不好赞同。”杨龄猜测道,“不过,景王很有可能为了讨皇上欢心,支持新政策。代王见景王不反对,自然也要站出来支持。”
楚王点头道“很有可能。”
杨龄别有深意地笑了笑“如果是这样,那就好玩了。”说毕,他的神色变得好奇起来,“这三项新政策是皇上想出来,还是何相他们提出来的”
“应该不是何相他们,他们是半夜被父皇叫到宫里,估计是父皇想出来的。”
杨龄摇了摇头说“我觉得是皇上的可能性不大。”皇上的确聪明,也有心机城府,更有手段,但是他不像是提出三项新政策的人。“我猜想提出三项新政策的人跟提出科举考试选拔官员的人是同一人。”
“先生也这么认为吗”楚王也是这么想的。“先生觉得会是谁”
杨龄沉思道“这世上能提出这些惊为天人的政策的人,只有郑太尉了。”除了郑太尉,他想不到第二个人。“大周很多政策都是郑太尉提出来的,他提出科举考试和摊丁入亩等三项新政策并不奇怪。”
“英雄所见略同。”
“郑太尉真是经天纬地之才,令人佩服。”杨龄原以为自己和郑太尉差不多,但是如今看来,自己比郑太尉逊色多了。他自恃才华过人,但是他绝想不出科举考试和摊丁入亩等利国利民的政策。“自愧不如。”
“术业有专攻,先生也不比妄自菲薄。”
“殿下说的是。”在制定政策方面,他的确不如郑太尉,但是在其他方面,他并不比郑溪林差。
两人继续说三项新政策的事情,说着说着就越说越兴奋,越说越觉得提出三项新政策的郑太尉了不起。
远在岭南的赵曜,一连打了好几个喷嚏。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