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口碑不就竖起来,群众基础不就来了吗
“说的真真的,就跟你干过一样。”虽然丈夫说的有模有样,但小王同学不信,丈夫之前虽然说童年乏善可陈,但好歹也是在四九城长大的,哪能对麦收这么熟悉
“嗐,小时候听奶奶说过,今儿在单位大家伙还讨论来着。别人都睡秸秆,我带着铺盖像什么话得注意影响,跟同志们同甘共苦嘛。”张桂芳之前在家里没有提起过麦收的事,唐奶奶也没专门跟孙子交代过,唐植桐的这些知识都来源于另一个时空的童年。
每年的麦收不仅脏的浑身刺挠,还累的跟个土猴子似的。
“那……那我以后见天把油桶里加满水,给你备着,等你回来后洗洗澡。”听丈夫提及影响,小王同学犹豫了。
“行,就这么定了,在家等着我,两三天回来一趟。”唐植桐捧起小王同学的脸蹭了蹭,许诺道。
这一蹭,蹭出了小王同学对孩子的期盼,化身汽车修理师,着实好好地为驾驶员做了好几番中轴保养。
象拔蚌和鲍鱼若天天磨磨蹭蹭的打架,它们的壳也受不了,总得停下来歇歇吧
保养完毕,躺在床上,唐植桐想起了一句话:
家有此妻,华佗难医,扁鹊摇头,仲景叹息。
中医难治,西医放弃,能活几天,全靠天意。
这次下乡貌似也不是坏事,起码能让自己歇几天。
…………
后半夜,远在安东林场的唐钢被妻子靳玉梅推醒:“钢子,我肚子疼。”
“啊”唐钢在听到妻子这么说后,睡意全无,拉开灯,定眼一看,靳玉梅满头大汗,表情已经有些扭曲。
“你忍着干啥怎么不早点把我叫醒”唐钢一边埋怨,一边抓过枕巾给妻子擦擦汗,慌里慌张的起来,连鞋子都没顾上提,直接开门去敲打正屋的窗户。
“娘,玉梅要生了!”唐钢想到的第一人是母亲,粗糙的手拍打在窗棂上噗噗作响。
“我这就起,你快去找老牛婆。”唐田氏听到儿子的求助声,一个激灵就醒了,自古以来生孩子就有过鬼门关一说,尤其是头胎,出问题的概率更大。
唐钢听了母亲的吩咐,提上鞋子,迎着微弱的月光,打开门,径直朝老牛婆家里跑去。
老牛婆是东北的方言,其实就是稳婆,也叫接生婆。
因为做接生婆这个职业一定要性格沉稳,遇事不慌不忙,不惊不乍,就像母牛拉车一样,所以才在东北这边有“老牛婆”这么个称呼。
这个职业是“三姑六婆”之一,三姑指的是尼姑、道姑、卦姑;六婆指的是牙婆、媒婆、巫婆、虔婆、药婆、稳婆。
三姑六婆中的大部分职业都不怎么受人待见,但稳婆除外。
寂静的林场里,唐钢“邦邦邦”拍响了老牛婆家的门。
林场有卫生员,是个男的,大家有个头疼脑热啥的都找他,但牵扯到生产、妇科病,大部分妇女还是选择找老牛婆。
老牛婆这阵子有点闲,粮食定量减少以后,怀孕的妇女愈发的少了,她早就惦记着唐家的这个单子,在听到唐钢的拍门声后丝毫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