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莫说农村,就连四九城也没什么灯光污染,只要能见度上去,抬头就是璀璨星空,一点也不比去高原看到的差。
看着一望无垠的星辰大海,有人躺在秸秆上,跟旁边的同事交流道:“你说,天上这么多星星,会不会也有人”
“谁知道呢那得发射个卫星过去看看。”旁边的同事已经有了入睡的迹象,回答的迷迷糊糊的。
“那咱们什么时候才能发射卫星上去毛熊已经发射了好几颗了。”该同事抬头望天,很想知道答案。
“怎么也得三五年吧”
“三五年三五年可够呛,这玩意需要的技术高着呢!”
“喂喂喂,你这思想很危险啊,技术高怎么了他们技术高,咱们有指导思想!在战无不胜的思想指导下……”
“我思想怎么危险了总要从实际出发吧我又没说咱们科研人员不努力!”
……
一谈及这个问题,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差点吵起来。
国人喜欢谈论这些,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军事,只要有人开个头,都能谈的不亦乐乎,争的面红耳赤。
唐植桐躺在地铺上,没有参与,也没有制止。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讨论这些除了浪费些口水外,没有多少意义。
就像海子说的,面朝大海,春暖开,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说得很好,但海子终究是没能做到,写完这首诗三个月后,他就卧轨了。
争吵最终还是平息了,黑夜沉默不语,仿佛一切不曾发生过一般……
5月24日,星期二,真正劳动的第二天。
曲毅那边今天起的最早,点着蜡烛和几位女同志一起为大家准备早饭。
邮电系统的职工今儿起的也不晚,但大部分走起路来却有气无力、龇牙咧嘴。
无论是职工,还是学生,平日里活动强度都不大,昨天的劳动强度有些大,不少人手上都磨起了水泡,水泡无非是有些刺痛,肌肉酸痛才是让人最难受的。
虽然昨天已经将整个队伍分成了好几个连队,但为了鼓舞士气、分散大家注意力,从上到下都没有禁止大家聊天说笑。
只要聊天内容不是抱怨,大家乐乐呵呵的说说笑笑,身上的疲惫、疼痛就能有效分散,对于劳动也是一种促进。
唐植桐早上没啥事,虽然肌肉也有些不适,但还是来到了麦田,不过为了保存体力,他今天没有弯腰割麦,而是选择捆麦运向麦场。
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唐植桐觉得这种劳动也挺好,在肉体上经过这么一番净化,在回到劳动岗位或教室以后,恐怕就不会再有人对农民说出些鄙夷之词了吧
(图为北航师生参加劳动,拍摄时间大概在1960年)
蚕老一时,麦熟一晌。
虽然职工和学生已经表现的很努力了,但在真正的社员面前,他们依旧显得动作有些慢。
对于社员来说,麦收是一场龙口夺粮、与天争时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