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的报纸都大篇幅刊登了反对小日子和老霉新签订《安保条约》的文章,不仅有全国各地对此表达不满的消息,还有全世界各国人民抗议的声音。
国內的消息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一个是万荣经验的推广情况,另一个是关於粮食的。
今天的二流报纸头版基本都和粮食有关係。
头版头条是“川省抢种中稻红薯玉米豆类”,那边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独特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决定了那边物產的丰饶程度,如果真的能將纸面上的报导落实到位,排除一下天气、人为失误,即便已经调过两次粮,那边的百姓也是不会饿肚子的。
还有鲁、黔、陕、甘启动夏收,有粮食收是好事,但这其中不少地方都是种的麦子,而此时收麦子则意味著那边也面临此时农场面临的问题。
因天旱导致麦子提早发黄,不得不收,减產也就成了既定事实。
后面版面也有类似的新闻,看內容確实很振奋人心,但细琢磨,又很让人揪心,因为每个標题的背后不是旱灾就是水灾。
眼下水利设置还是那么完善,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是看天吃饭,收成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唉,唐植桐放下报纸,在心里嘆了一口气。
这些新闻让唐植桐想起了一则没有刊登在报纸上的通知——《关於调运粮食的紧急指示》。
通知会在后天下发,主要內容是四九城、沪县、津门、辽省粮库已空,四九城、津门、辽省存粮仅够支持四天,沪县仅够支持两天。
“唐科长,看完的报纸能分我两张吗”唐植桐这边刚放下报纸,就有同事凑了上来。
“拿去看吧。”唐植桐心里有担忧但面上不显,听到同事的请求后笑了笑,递过去了一份报纸。
起了这个头,就有人陆陆续续的过来借报纸,唐植桐没吝嗇,全分了。
几人拿过报纸去並非现在要去厕所,而是单纯的想解闷,农场这边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只有一个大喇叭还是仅在有电的时候有选择的播放,农忙一旦閒下来,职工们就有些无聊。
即便前面那些抢著拿报纸的,也並非个个现在就去如厕,而是先抢下一份,饭后能看看解解闷,等想上大號的时候还能让屁股少遭点罪,一举两得。
一份报纸有好几个版面,这几位拿过报纸,立马有好几个人凑了过去,几人一伸手,报纸就分成了好几份。
“嘿,瞧瞧,全国很多地方都在丰收,真是个好消息。”拿到今天报纸的那位在看了標题后,立马兴奋起来,眼睛里透著光。
对此,有人当真,也有很多人不当真,这种报导就犹如“望梅止渴”似的,能看得到,却不一定能吃得到。
就在此时,记者也听到了这位职工的动静,凑上前来跟他热烈探討了一下粮食丰收的前景。
唐植桐侧耳听著,越听越觉得这哥记者是不对劲,都是靠文字吃饭,段落大意从小就学,你告诉我代表了作家的思乡之情
可完蛋去吧!
不曾想记者谈完意犹未尽,又走到了唐植桐面前。
“厨师同志,你的手艺很好啊,感谢你做的菜,让我体验到了家的感觉。”记者上来就对唐植桐一顿夸,並伸出了热情的双手。
“过奖了,大傢伙干一天活挺累的,我只是竭尽所能给大家做好保障工作罢了。”唐植桐站起来轻轻的握住了记者的手,淡淡的回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