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皇后垂目:“当上皇帝就忘了小民之苦么,生殉的都是好人家的儿女,谁无父母兄弟,废了也罢,何况听来并不算他的功绩。”
朱元璋本想说“能殉天子是莫大恩典”,见老妻面色不善闭了嘴,横竖还有许多年岁共度,提这些为时尚早。天幕不过后世普通女子,自然不懂何为皇室尊荣。
活人殉葬,中国古代最令人发指的存在之一。通过自愿或强迫的方式,使墓主生前的妻妾、仆人随殉,认为这样能让死者在地底有人服侍,或死后有冥福。
很难理解吧,但对古人来说,这也算“排场”的一种。王族排场如何重要呢,溥仪自传里有这样一段描写,他去御花园一趟,身边人员构成是这样的:
“一名敬事房太监,两名总管太监,坐轿两边各有小太监扶着轿杆,一名太监举着一把大罗伞,一群太监拿着各样物件和徒手,御茶房太监捧装有各样点心茶食的若干食盒,御药房的太监担着药,最后面是带大小便器的太监。这个杂七杂八的好几十人的尾巴,走起来倒也肃静安详,井然有序。”
生前寻常出行便如此,更何况死后。从殷商开始,便有人祭,至于春秋,臣子也要随殉,让君王死后依然做君王。诗经中秦风黄鸟一章记载的便是秦穆公死后以大夫奄息、仲行、鍼虎殉葬,秦人哀而歌之: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要说大家有多在意三位良才,应该也没有。更多是哀其人而自伤,大夫尚且要为君王殉葬,无权无势的平民就更不必说了。所以这首黄鸟,重点只是那一句。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但百姓无法说出口,因为君王殉葬之风并不停息,王公显贵也随之效仿,墨子记载:“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人命好似很重要,又好似根本不重要,不过上位者眼中一个数字,是事死如事生的一环。
而生殉的数目是很难计量的,肉眼可窥的是大臣,是后妃,但许多宫女、修建陵墓的工匠沉默地被掩埋在黄土之下。
经年之后,白骨无声。
天幕语气沉恸,不满人殉之意溢于言表,天幕之下,生殉依然风行的时代,民众们又唱起了黄鸟。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时代从未走远,诗三百所唱千百年也不曾变更。
陵寝无声,活人却有喉舌。
歌声愈传愈广,海潮一样拍打着天穹,许多国君被惊动,听数不尽的农人、工匠、优伶、宫人、妻妾、家臣唱这一首诗经,唱春秋被生殉的三位贤能,唱历朝历代生殉的死者。
最后只汇成一句。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君主们困惑,暴怒,颓然,有些沉寂许久,有些杀了更多人,朱元璋摩挲着冷凝的印玺,久违地想起幼时面容模糊的邻人,有些死于冻饿,有些亡于贪吏,于是他这些年投身于此。
还有一些虽困苦但勉强活着,某日却忽然失去踪迹,他当时不解,如今想来,大概埋骨于某处无声坟冢。
帝王在高位上沉默良久,终是叹息。
当日深夜,历朝废人殉,为万世法。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