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吕家不可能放着谋圣不用,外戚挟持张良,逼其出计,张良提出让太子谦逊以待,请来商山四皓,位置自然稳固。
就张良本身,他是不希望改立的,废长立幼多数时候象征着朝堂要乱,而刘邦透露出废太子的意图后,“大臣多谏争”,大部分朝臣都在反对。他多聪明一个人,时不可逆,那给太子出个主意也没什么。
但提出这个建议后,他依然远远旁观。
张良并没有倒向太子,也没有深入参与惠帝一朝,他像往日一样沉寂,可以羽化登仙,可以就此离去。
但萧何是极力入世的,他积极参与这一切,作为沛县旧臣早已和刘氏一族深度绑定,作为文臣之首鲜明地维护嫡长子继承,刘盈登基后依然活跃,最后得一个“文终”。
出世入世,背道而驰,所求不同,自然殊途。
再回头看储位之争,有些朋友很奇怪,再怎么样就是四个有才华的老头子,凭什么能给刘盈加这么大筹码
因为知识的垄断。
这几个人的本职是始皇博士官,掌教内容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职。细思时代背景,秦时为加强集权严禁私学,在此情况下,作为中央博士官,他们掌握着极大的释经权没有标点符号的时代,人们靠德高望重之人解读经文断句。
汉初缺少这样的人才。那肯定的,刘邦布衣出身,身边围的很多都是大老粗,没有这种德高有才的长者,但文化解读的权力,向来是放在官方手中才令人安心。
刘盈获得了这项权力。
刘邦的手敕太子文也可窥一点痕迹:“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阼以来,时方省书群臣咸称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大事也。”
除了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还有一句“群臣咸称汝友四皓”,群臣都称颂太子的这些友人。
群臣。太子党甚众。
儿子获得教权后,刘邦再去审视这位嫡长子,终于意识到其拥趸已自成一股势力,无论之前是真心易储还是认为儿子能力不够想磨砺他,此刻的刘盈,确实已无法再动。
自此,储位之变结束,两位以不同方式帮助过太子的臣子也各自而行,往既定命运奔去。
但暗涌之下还有一位,血溅长乐,在他父母手下打出了最后那个trueendg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