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的看刘据身边围绕的守文集团与他父亲事功臣子们的分歧,近的看元朝太子与父亲闹出来的集团对立,只要太子属臣自有体系,很多时候就容易造成东宫和朝堂两个整体的摩擦。
吸取前人教训后,朱元璋对此的操作是以朝堂重臣兼任东宫臣子。“共用一套班底”这个说法吧,倒没有那么惑人,盖因开国皇帝们和选定为储君的太子一般来说是嫡长子,很多时候他们使用的班底都有大块重叠。
所以刘盈那样大伙还力保他呢,沛县集团难道真看出这小子有什么过人之处吗。共用班底这玩意,另一个角度看,那是太子没有独立班底,自己没真正登基,身边围绕的臣子还都是老爸的,换一对父子就相当可怕了。
但朱元璋这里目的还是很明确的,让众文武与朱标亲近,构建朱标的地位与权力。他对朱标的培养也很充足,让官员们为他传授军事与政治经验,自己教导为君之道,希望这个儿子可以“承主器之重。”
正和李泰一起在练武场流汗的李承乾看着天幕中朱标的臣子上朝见君王,下朝教太子,剧烈运动后却惊出一身冷汗:这岂非变相监管朱标能用之人俱是君主的臣子,没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如何能忍
李泰看着大哥惶然的脸,猜也知道他在想什么,倍感无言,果然天幕说的“换一对父子很可怕”说的就是你吧
他拍了拍李承乾安慰他:“没事的大哥,你很快就不是太子了,不用想这些有的没的。”
刘启看到此处倒是感慨万千,若本朝也实行这一套,那废太子要走的流程就多多了。
栗姬紧闭的宫室中飘出一声啼哭:“恨我儿遇此君父”
朱标十八岁时,朱元璋开始令其参政,命“今后常事启太子”,先把普通事儿拿去练练手;四年后历练够了,大小政事就可以先交给皇太子处置然后再奏闻了。
半年后又不太放心,太子独自面对要人搭把手帮帮他呀,和李善长等人说之前让太子处理朝政练习,怕他处理得不够妥当,“卿等二三大臣更为参决可否,然后奏闻”。
朱标和弟弟们关系处得也不错,兄弟们犯错多次求情,当然在我们角度看有些弟弟还是让他们死了算了但古人还是给了“其仁慈天性然也”的评价,求情好啊,兄弟之爱啊这是。
监国治政,劝谏君父,分理庶政,巡抚陕西。朱元璋整体安排倒是好,但安排好也没啥用,太子一死,全盘都要乱。
洪武二十四年,朱标为君父巡视地方,视察陕西归来,病重而死,谥“懿文太子”。
老父亲白发人送黑发人,还要盘算江山予谁,思考了很久,立了皇太孙,但这太孙一立就立出问题了。
朱元璋霍然站起:“太子巡视到何处了诏告各地,把太子给朕好端端地送回来”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