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除去靠前那中间部分是作为客厅区域之外,左右四个小房间都会作为卧室使用,而客厅后面的那个稍大些的屋子初步估计是拿来当仓库,日后如果还有什么需求再说。
\t
\t楼间距简远留了三米多,然后他在底下那两条横杆上面大约每隔一米处,左右两边弄了两条平行横杆。
\t
\t如果说底下的两条横杆是竖着上下卡在承重柱中奖部位,那么上面的横杆则是左右卡在承重柱的两侧部位,为了更加稳固,同样是采用了挖凹槽,卡槽位,加卡棍钉跟绳子捆绑等方式来加固。
\t
\t稳稳地,就算人整个踩上去也不会晃。
\t
\t后面简远他们就是踩着最顶端的那两条横杆,才能够将屋顶框架给弄起来。
\t
\t为了方便排水,防止雨水堆积在屋顶,他们采用的是传统的屋檐结构,就是三角屋檐。
\t
\t三角屋檐很容易弄,只需要在左右两侧分别用两根长竹竿交叉捆绑起来,然后在顶端中间架上一条长竹竿,就能弄好屋檐框架,后期只需要将竹片一条条倾斜着摆在左右两侧,让它有个向下的弧度,以后下雨天,雨水自然会自己沿着屋檐往下流。
\t
\t内部的顶上为了加固,还用两条非常长的竹竿,交叉着固定在四边斜对角上,仰头望去,就是个长方形边框里加了个叉。
\t
\t没错,又是三角稳固结构。
\t
\t同样的结构还被运用在了各种地方。
\t
\t例如吊楼底下的承重柱,也会被在侧边交叉着卡上两根竹子,构成三角结构,中间那杯划分成一格格的长方形横杆间,也会增加两条交叉斜杆,同样是挖卡槽卡进去的,相当稳固。
\t
\t由于做得比较繁琐,所以即便只是建设个框架,工程量也不小,等整个竹楼框架彻底做完,紧接着就是开始填充了。
\t
\t第一个被率先填充的是屋顶。
\t
\t简远跟陈栌泽配合,加上池梨与孙雯在下面搭把手,四人齐心协力,先测量好角度,定好位置,然后将一根根提前被切割好长度的竹子摆上去。
\t
\t这些竹子在两段率先算好的位置上都提前挖好了卡槽,再将其摆上屋顶时,只需要准对卡槽位置一卡,就可以将其卡在屋顶上,而不会掉落。
\t
\t当然,后面还得用各种竹片钉子跟绳子加固,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
\t
\t左右两侧的屋顶都得铺满,这个工程量相当大,光是算位置挖卡槽就花费了池梨他们不少时间,反而是最后铺设屋顶还比较快一些。
\t
\t当然,仅仅这么一层屋顶那肯定是不够的。
\t
\t圆柱形的竹子与竹子之间排列得再怎么紧密,也还是会有缝隙。
\t
\t所以这只是第一层,紧接着他们还需要铺第二层。
\t
\t第二层被固定在屋顶上的竹子是特意被对半片开,并且挖空了中间竹节的,一端顶部还做了特殊处理。
\t
\t简远跟陈栌泽面对面跪趴在两边的屋顶上,两人一起先将一条竹子切面朝上,对准位置,按在屋顶最边缘处,然后顶端合在一起,那里有个特殊的槽扣,就跟老式钱包那种开扣一样,只需要倾斜着对准角度将两边开口相反的凹槽扣在一起,并合紧,就可以将两根竹子牢牢地卡在一起,还不会掉。
\t
\t然后再拿一根细小的竹片卡住剩余的缝隙,这下就能彻底保证它不会轻易松开。
\t
\t第二片竹子是反着扣下的,正好扣在原先那个的一侧边缘,第三根则翻过来,穿插在第二片竹子上面,三者构成那种波浪型屋顶,也就是最经典的排水沟屋顶。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