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的部署,便依照参谋司的安排。”
陈望凝视着沙盘之上遍布的红蓝两色旌旗。
“传令中军。”
“即刻移营。”
“再令左光先,明日四更造饭,五更拔营,移营至济宁城东,明日午时,我要在城东,见到汉中镇第四师的部队……”
左光先麾下两万的兵马加入进来,在济宁东面的战场,他可以调动的兵马,便已经是接近十万。
陈望下达完了最后的命令,转过身,重新望向远方在劲风之中飘摇的狼烟。
现在,留给黄台吉的时间和机会并不多。
每托上一分,局势便对于靖南军越发的有利。
靖南军的战争潜力,根本是清庭难以企及的存在。
黄台吉自然也是知道这一点。
战事每延长一点,清军便会更为虚弱一分。
外藩蒙古的隐患、关宁仍在辽镇的控制之手,靖南军出兵山东,还有海上郑氏船队对于辽东腹地的威胁,都让黄台吉焦头烂额。
前些时日,辽东的腹地多出都发来请援的军报。
郑氏集结了三百余艘海船组成的舰队自山东登莱北上,沿岸袭击自金州,而后一路往西北而去,一路烧杀抢掠,直奔皮岛。
战船所过之处,沿岸城镇尽遭荼毒。
郑军分兵数路,如蝗虫过境般肆虐沿海。
他们登陆后见人就杀,遇屋便烧,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郑氏的舰队甚至还分出一支进抵朝鲜,沿岸往东南方而去。
明军的登陆,在朝鲜境内引起了极大的波澜,原本偃旗息鼓的朝鲜起义军,再度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出。
清军的处境已经糟糕无比。
所以,现在摆在黄台吉面前,唯一一条可选的道路,就是快速的解除济宁之围,在正面的战场之上,击败靖南军。
只等大军完成了休整,从长途跋涉之中恢复过来之后。
黄台吉便要立即带领军队南下进攻。
一切,已经由不得黄台吉自己做主。
大势如潮,滚滚东流。
被时代裹挟的命运。
终究。
只能随着时代而沉浮。
陈望的目光向下。
军令通传之下,各营早已是人声鼎沸。
各营兵马如溪水般涌出营地。
一队队军兵从营门流出,在野地上汇成细流,又渐渐融成大河,继而向着城东方向滚滚而去。
大风扬起。
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万千的帜幡在风中翻卷,汇聚成一片又一片血色的浪涛
陈望站在中军望台之上凭栏而立,任凭身穿的蟒袍在风中翻飞。
(济宁之战的形势图,已经放到了彩蛋章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