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与苏轼心里倒是不慌,毕竟在郭夫子日复一日的考问下,兄弟两人已习惯这等突然袭击。
苏涣不仅自己学问出众,他那三个儿子也是文采斐然。
苏涣一一考问了苏轼与苏辙兄弟两人。
问题是由简到难。
可苏轼也好,还是苏辙也罢,两人皆是对答如流。
最开始,苏涣是面露欣喜之色,觉得两个侄儿以后定大有所为,可越到后面,他心中就是惊愕不已这两个孩子的学问竟如此了得
他心中虽狐疑不解,但却是面上分毫不显,最后只微微颔首到“你们两个学问尚可,可见平日里是下了苦功的,做学问就该如此,只有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用功,才能见真章。”
可到了私下,他却与苏洵道“我原以为你向来不着调,对两个孩子的学业也糊涂,没想到你还知道历尽千辛万苦让两个孩子拜师于郭太白。”
“此人是有真本事在身的,且为人赤忱,六郎与八郎师从于他最好不过。”
这话说的苏洵怪不好意思的,毕竟当初他是不怎么赞成苏辙兄弟两人去白马书院念书的“二哥,这都是两个孩子自己的主意。”
说着,他便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都道了出来。
苏涣原以为自己这个弟弟到了这般年纪已经知事,却万万没想到苏洵还是一如当年,便是方才他竭力劝说苏洵再试一试会试,却还是遭到了苏洵拒绝“照你这样说,不管是六郎也好,还是八郎也罢,小小年纪都极有主意。”
“郭太白虽文采斐然,为人赤忱,可有些时候行事却与你一样,不大着调。”
“若彻底将六郎与八郎交给他,我也不大放心。”
“这样吧,以后每次你与我写信时,将两个孩子最近做的文章也一并寄给我看看,看有没有不妥当的地方。”
苏洵虽面带羞愧,却还是正色应是。
兄弟两人又就着苏辙兄弟两人学问说了片刻,就又起身去看望苏老太爷。
苏涣见多识广,瞧见苏老太爷面色红润,病情并无恶化的迹象,便安慰起苏洵等人来。
当然,闲暇时候他也不忘考问苏位与苏修的学问,更是操心起苏位的亲事来。
苏位是苏家长孙,已将近二十,别说成亲,如今亲事还未定下,每每长辈提起他的亲事,他总说想要先立业再成家。
用苏位的话来说,苏家乃眉州赫赫有名的人家,未来的妻子不说是名门闺秀,却也该知书达理,但他们长房因苏澹早逝的缘故,一直不显,他总得自己立起来才能将人家好姑娘娶进门,要不然,哪里能要人家姑娘跟着自己吃苦
当苏涣再次听到苏位这般说辞时,是微微点头。
在他看来,苏位与苏修兄弟二人虽天资平平,远远及不上苏辙兄弟二人,初次参加会试十有八九会名落孙山,但两个孩子明白事理,多试几次,总能高中。
但身为叔父,有些话
他也不能明说,说了只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直道“大郎,按理说你这样想是没错的,只是先成家后立业也未尝不可。”
“你们长房向来人丁单薄,过几年五娘出嫁之后,连个陪你们娘亲说话的人都没有。”
“早点娶妻,早点开枝散叶也是好事。”
“若不然,即便到时候你功成名就,这好姑娘都被人家娶走了。”
说着,他更是微微一笑“我回去就要你们二婶娘帮着打听打听,看有没有合适的亲事。””
苏位连声称是。
自苏澹去世后,两位叔父对他帮助良多,他自不会拒绝了二叔的好意。
苏涣便在苏家住了下来,他的镇定感染了许多人,就连苏辙也坚定不移的觉得苏老太爷一定会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