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李允则走之后
萧骏还是仔细并反复的在脑海模拟。
设立学堂,已经让李允则去办,毕竟他早年在颖川学院,有过经验。而且萧骏对这个全才的能力,很有信心。
之后
情报工作可以让文和代理负责,让章惇从旁辅助,早点做事,立点功勋,为以后的升迁做些准备。
“教书识字的语文,可以定在每日黄昏时。对政务工作的学习,再配上一两门各自的专业课。三个半小时为一天。”
农政方面王祯,为了指导百姓更好的生产方法,还要忙着春种、秋收的记录,除了早晚,每天都泡在乡镇田野之中。
“对,与其让他过来教书,不如送一些学生到他那边去,既给他送了帮手,还能在实践中增长经验。”萧骏在心中想道
而且这个职务,最适合去招平民子弟,而豪家子弟,大多数可能不会入职。
刘休仁、李蔡二人,现在没有具体职务,让他们去培养文职吏员,没有问题。
邓绥好像有个老师,班昭,之前跟她借了许慎,又带走了虞诩,蔡伦被自己安排去监管造纸张生产了。
现在,又要把她老师借过来,这可真的是
艾尔海森,去负责语言、文学之事,根据植入过来的记忆,自己已经好几年了,去求他帮助,应该没有问题。
但愿他不要推辞,不让自己可真要跟他好好辩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帮兄弟一次。
明明帐下人才这么多,用的时候却嫌少了。
萧骏想了半天,荆州当地的蔡家,黄家两家,还有一部分邓家。被自己用卓越的成绩和战绩收服后,在当地行事,也算没有什么大阻碍了。
“老话说的好,朝中无人莫做官。”在这里非常适用,而且很多名士,他可能不注重自己,但肯定在乎地方,对他的关注风评。
而当地的教育大权不在自己手中,在司马徽、庞德公等人的手里。
他们不是自己人,教学风格,与自己的教学需要,以及允则提出的概念不符。
萧骏要做的是将教育下沉,培养更多的人,而不是只在贵族子弟中找人。
东汉有数千万人,但读过书,论及出身,不是高门豪家,就是名声大的乡里豪杰。
真正出身微寒的少之又少,像范仲淹、李定、这样的,有学识或能力拼上位子,知道得体恤的,不多见。
萧骏又不想麻烦系统,虽然他可以去招一些教育人才,但这些人才不符合自己的需要,植入的不好,也算是新官上任,跟自己提出的政策相悖。
萧骏决定,这个问题要自己解决,走南闯北36众,他们以前能力都不高,有的因为召唤的早,还有的因为植入,帮原主人洗了数值。
但跟在自己身边,听课都听了这么久了,总该多少有点长进不是
萧骏“统帅97,武力101,智力96,政治99,魅力95”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88780506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