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看着计策,不禁暗道“黄巾军,损兵折将,战力大减。天数已定不足为惧。”
“江湖虽有传闻,携军民百万之众,但张角一死,上下离心离德,除了个别的几人,实力大不如前。”
“将军所言极是。”不少人也纷纷附和,战火持续了一年多,终于可以息兵卸甲了。
董卓等人,也准备起庆功的酒宴,激励人心。有了之前的经验,也不敢掉以轻心,他们也收起了傲慢,积极备战。
一身清闲的秦昊,把机会交给下人,转身回营,等待消息,偷懒去了。
王濬数周前烧了敖仓,收复了延津渡口,前者让对方兵粮寸断,后者封锁了黄河水路。
来歙的计划十分巧妙,在已经明朗的局势面前,就算大军不再集结,就地分散,逐步蚕食,今天打五里,明天打十里。黄巾军也没有招架的力气。
原因无他,在古代战斗中决定胜败,有五大因素,一是道义,二为天时,三是地形,四是将帅,五是法度。
在此之下,归结为其他原因,同样也很重要。如粮食储备、器械装备、士兵强度、精神士气等,都在其中。
在道义上,皇帝昏庸,官吏腐败,党固之祸,伴随着灾害的天人感应。让一开始太平军,占绝对的上风。
但现在黄汉是半斤八两,这道义的天平,在趋势上,已逐渐向汉军方向偏动。
在天时方面,汉军和黄巾军在面对自然压力时,也没有什么好的举措。最多整兵备甲,发起突袭。
虽说,老天公平,一损俱损。但是黄巾军由于体制的原因,抗压与承受能力,远远低于汉军。
地形方面就更不要说了,汉军稳稳占据优势。
虎牢已经丢失,之后的战场,地势相对平坦,是最适合骑兵突击的战场,可谓一马平川。
前面的伏击战,两个半的大渠,被李世民等人包围歼灭。秦昊见机行事,让联军各将展开扫荡。
一场大战,损兵损将,失去了太多有生力量,再难控制占领的领土。
张角一死,黄巢帮助张步登上高位,随后党同伐异,开始清理人员,发生内耗,造成严重的后果。
秦昊也在王猛的安排下,配合鬼谷子填补,收编了一支巡河水军,让黄巾军的后方失火。
朱温逃跑也是合理之举,一来他手中的是黄巢亲信部队,是兖州黄巾的起义军,最后的精锐。
一来后方失火,军中人心不稳,若对方登录东边,配合西边的汉军,前后夹攻虎牢关,自己只会如那乌鳖一般,无处遁逃。
对方断了自己的后路,就算破釜沉舟也没用,对方完全可以建起堡垒,除了关口就是靶子。而对方,完全可以收缩包围,随后吃着粗粮,喝着水,与守军对峙。
若对方在派来密探,往井中投毒,自己吃完了干粮,最后的结局,不是被杀惨死,身后无援,粮草寸断,比合围困龙之局,还要悲惨。
裴叔业的投降,在白起看来,合情合理,是上上之策明智之选。
第四点,将帅层面。这个最简单,汉军的阵容华丽到让人羡慕。
先前的主帅,三杰以长击短,借助优势或经验,跟黄巾军打的有来有回,有大胜之仗,也有败北之战。
如今换了白起,而黄巾军这边却没了像样的将军。傅友德、张定边、被牵连受到了打压,总将军项燕被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