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啊微臣是个木鱼脑袋,能想出这两句来,已经是将毕生的诗才都用尽了哪里还有下面两句呀”
郑叔清牢牢记住了方重勇的嘱咐,不该瞎出头的时候,就一定不要出头。
免得被李隆基打成猪头了。
“力士,去问一下,有没有人能接得住这两句,续写一下。对了,谁能接得上,赏翰林院供奉”
李隆基微微皱眉,对躬身凑过来的高力士低声说道。
高力士走到舞台中央,扯着嗓子大喊道
“圣人说了,谁能接得上这两句,赏翰林院供奉。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谁能接得上,马上送过来”
话音刚落,李白激动的站起身,冲到舞台上对着李隆基大喊
“我接上了,我接上了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根本来不及写,几乎是脱口而出。
高力士见惯了这样的狂士,不动声色皱了皱眉道“到圣人这边,把刚才那两句写下来。”
“好好好”
李白屁颠屁颠的上前,龙飞凤舞一番,将这两句诗写了下来。等他写完,只觉得自己神清气爽,憋在心中的那股闷气,全都一扫而空
“你不是李白么”
李隆基想起来面前之人是谁了。
当初他巡幸洛阳时,李白就曾经为自己献上明堂赋,后又献上大猎赋。但李隆基一直认为,朝廷的麻烦,在于收入不足,需要的是理财方面的人才。
至于其他的,按三省六部的规矩来就可以了,自己作为天子,没必要横插一脚。
所以李隆基对于李白这样善于写诗词歌赋的文人,并不是很感冒。再说当时的朝廷也已经有张九龄、贺知章这样的文学大佬。如李白这般献诗求官之辈,可谓如过江之鲫般,比比皆是。
差的只在于才华,数量是绝对不缺的
物以稀为贵,李白诗才再牛逼,也被淹没于这些庸俗之辈当中,所以一直求官不得。
“你也算是才华横溢,那自今日起,就是翰林院供奉,随朕起居,给朕写诗作赋吧。”
这四句诗拍杨玉环的马屁,拍得李隆基很舒服,他当然不介意从指头缝里漏一点残羹冷炙打发如李白这样的求官之辈。
“谢圣人恩典谢圣人恩典”
李白千恩万谢的退下了。
郑叔清也退下了,回到座位,看着正吃菜吃得正香的方重勇低声问道“怎么样刚才表现还可以吧”
方重勇做了个“ok”的手势,然后继续吃,根本不搭理郑叔清。
大概是没问题了吧。
郑叔清看方重勇那悠闲的样子就知道没事了,这时候他发现坐在一旁的韦坚,用古怪的眼神看着自己,于是心虚的辩解道“刚才一时激动,没忍住,哈哈哈哈哈。”
“那两句是真不错。”
韦坚意味深长的说道,若有所思的看了方重勇一眼,他刚才就看到是方重勇写在纸上,郑叔清来誊抄的。长安神童果然名不虚传啊,还很低调,居然把自己隐藏起来了。
方有德之子似乎也是个妙人啊。
韦坚不动声色将方重勇这个人记在了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