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郡王接了追回库银这差事已经有一个多月,却一直没什么太大的进展,朝中大臣们都串通起来,上下沆瀣一气,他们口供一致,总是哭穷喊着没钱,看起来还有几分可怜模样,到头来反而显得胤禛这个追债人不对,像是得理不饶人欺负弱小似的。
再加上他们动静闹得极大,连民间也有传闻,再这么下去,胤禛的名声差不多就不剩什么了,而这也达到了某些人心中的目的,此时正暗自高兴呢,偏生这时候胤誐带着太监抬着银子大喇喇地到了乾清殿,而且他进宫这趟可不低调,大摇大摆地在宫城外转了一圈,然后才招摇过市地进宫。
这银子还没抬到康熙面前,宫外就已经有不少人知道敦贝勒还银去了,这一招打得那些人措手不及。
向朝廷国库借银的官员可不少,但是却也分好些派系,有的是身居高位手握大权,而有的不过是普普通通的小京官,他们对这追银之事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
不管是太子阵营的官员,还是直郡王的门生,以及康熙的宠臣们,根本就没将胤禛这个郡王放在眼里,甚至联合起来有意为难他,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官员来说,胤禛可是雍郡王,是当今陛下的皇子,生母又是四妃之一,根本不是他们可以得罪的。
这些普通官员才是朝中占大多数的集体,原本他们一直还处于观望状态,准备跟着风声走,有着那些权臣的示意,谁也不敢在这时候还银做出头鸟,害怕事后会这些人报复。
而这也是朝中那些老狐狸意料之中的事情,偏生胤誐这一招将他们原本的计划给打破了。
胤誐进宫前的那番大张旗鼓,又有着弘晖的人手在外面造势,原本还处于观望状态的普通官员赶紧筹备银子,如今连皇上的亲儿子都得还银,他们还拖欠着,那岂不是找死吗
这些人生怕自己晚了一步,就被上面的人记上了黑名单,等着秋后处理,差不多等胤誐抬着银子进了宫,他们也筹备得差不多,赶紧抬着银子也跟着去还银。
若是在平时事情自然不会这么顺利地进展下来,关键是欠银的几个“巨头”此刻都不得空,他们进宫和康熙去哭诉胤禛这一个月来的“恶行”,哪里想到宫外已经变天了,等看到胤誐来还银时顿时傻了眼,更可怕的是胤誐抬着银子进来后,很快小太监就继续进来通报,外面来了一连串来还银的官员,他们还都学着胤誐的样子,用箱子抬了不少银两来,一眼望过去声势浩大,颇为壮观。
原本还在哭诉的老大臣们和宗亲,此刻只觉头昏目眩,气得想要跳脚却无力。
而康熙此刻心情就顿时亮堂起来,他看着自己的十儿子就那么大摇大摆地走进宫殿,身后还带着不少太监抬银子,明明折合成银票就会轻便多了,偏偏他行事就是这么不靠谱,可康熙这回就喜欢老十的这不靠谱。
不愧是他儿子,瞧着多淳朴啊,是个实心眼的
康熙这一刻看胤誐非常顺眼,心里像是吃了灵丹妙药,只觉得无比熨帖,再也找不到比老十还懂事的孩子了。
胤誐可不知道此刻皇阿玛对自己的评价竟如此高,他脑海里还记着弘晖的叮嘱呢,默默想了一遍台词,然后便“噗通”一声跪下,朗声喊道,“皇阿玛,我错了,作为皇子阿哥,我不仅没有为您分忧,还挥霍国库的银子,实乃不忠不孝不义今日来负荆请罪”
他洋洋洒洒讲了一堆,可谓是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却没有半点忏悔者的愧疚与懊悔,仿佛就是来走场子的,殿里顿时鸦雀无声。
敦贝勒功课不好这事并不算什么秘闻,如今都二十来岁的人了,已经娶妻开府,还仍和一群小阿哥们在一起读书,但往常写的文章再怎么没水准,也好过此次这样的大白话啊,朝臣听得目瞪口呆,康熙也微微脸色发烫,只有胤誐浑然不觉,这些台词都是弘晖给他准备的。
弘晖担心准备得太复杂他记不住,就选用了最通俗的,这样不仅好记,也容易听懂,等他还完银子,弘晖就让人将胤誐这番话宣传出去,给外面的那些百姓们听听,保证都听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