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知悌辱我在先,如今反倒打一耙,真是不可忍。”李逍便把上次崔知悌让人来结亲的事情说了遍,“说什么结亲,可却是要把一个婢生女给我为妾,倒不是某瞧不起婢生女,可崔知悌送个婢生女给我,却要我给他一百万陪门财,还要给他女儿准备一百万钱的嫁妆,另外还要夺某的雕板印刷术,这不是欺人太甚吗?”
李治其实早已经知道了这事,百骑司虽然人手不是很多,但耳目遍及长安还是能够做到的。
“崔知悌有些过份了,一个婢生女若说送于你为妾倒没什么,却也敢提如此无礼要求,太过份了。”
“陛下,其实崔知悌之险恶用心,臣很清楚。汉魏以来,士族高门一直垄断学术,借此以影响朝堂。如今虽说朝堂之上,士族出身占据高位者没几个,多是勋贵出身,可士族却占据着朝堂的上上下下,尤其是在地方上,他们是无孔不入。”
李唐是关陇集团出身,又是武将起家,对士族天然的有些反感,掌握天下后对士人更加还多了几分忌惮。
马上打天下容易,但不能马上坐天下。
关陇集团虽然建立了好几王朝,可始终都无法摆脱士族的影响力。哪怕关陇集团可以让朝堂之上,只有几只士族出身的小猫小狗,可他们的影响力依然让皇帝都十分忌惮。
说来似乎有些奇怪,朝堂都没有有份量的代言人,那他们又哪来让皇家忌惮的影响力呢?
这就要从这个时代的一些特色来说了,比如说汉魏以来,士族垄断了学术。别看关陇集团们掌握了上层,可是光靠一群武将是管不了天下的。
从长安的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到二十四司十六卫府,哪里没有这些士族。可以说,各部司衙门的主要官员虽都是以关陇集团为主的勋贵派,但下面的中低层官员甚至是吏员,实际上都是以士族出身为主的读书人占据的。
汉魏以来,普通人是没有机会读什么书的。
一来士族把持了教育权,二来他们垄断着学术。读书成本高,学术又都在士族手里把持着,长久便形成了读书的人以士族出身为主,哪怕是些庶族寒门,其实也不是真正的穷人,而是指一些非士族的小地主们。
大唐的识字率是很低的,相比起宋明的识字率低的可怕,这就导致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当官做吏,总得认字吧。
于是乎,虽然关陇集团建立的几个王朝,最就废掉了士族得以掌权的九品中正制,实行以门荫制兼举荐制为主的新选官制度,可是那些低层官吏,尤其是各天下各地衙门里办事的吏员阶层,其实他们是无法控制的,这些吏员就是以士族出身的人为主。
士族垄断学术,把持教育权,天下各地,除了少数的官学外,私学基本上是各士族所办的,先生也是士族的人,就算有些庶族寒门的子弟有机会读书,那也一样是他们的学生。
所以说从中央到地方,上层站着的是以关陇派为代表的勋贵集团,但是在中下层,其实是以士族为代表的文人阶层。
虽然隋朝开始就推出了科举制度,试图给予庶族寒门入仕的机会,意图给那些小地主提升地位,但科举制度推出后并不顺利,一直到了此时,科举入仕其实也完全没有达到当初设立者的初衷。
科举年年举行,甚至各种各样的科多达几十科,可选出的士子却不多,可堪用者更少,到现在,科举这条路子,其实也是被勋贵官僚们所把持影响的。
考科举,一要地方官员举荐地方乡野有才名的乡贤,二则主要是地方官学和京城国子监里的学生,而这些官学里的学生,则又以贵族和官僚子弟为主。因此弄来弄去,能迈入科举这个门槛的人非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