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朴,南里奥格兰现在有多少未满十八岁的华人?”
南里奥格兰没有适龄的上学华人孩童,因此李明远把学堂目标人群设定为十八岁以下的青年华人。
“十四以上、十六岁以下华人三千人,十六岁以上、十八岁以下华人两万人。”
刘朴询问身边幕僚后,回答道。
“八所初级学堂,每所学堂教授五百名学生也不过四百人。”
李明远轻声呢喃,眉头不由得皱起道“不行,十八岁以下的华人有两万多人,四百个学生名额太少。
赵延,想想办法把学堂数量增加一倍,达到招收一千名学生的标准,你能不能办到?”
“殿下,一所初级学堂配置十名讲师,平均一个讲师要教导五十名学生,而一般私塾先生教学,一个学堂为二十名学生,再多的话也不过四十名学生,一个讲师教导五十名学生已经是极限,学生再多的话,讲师教学会很吃力。”
古代私塾教学每个学堂人数有限,赵延和孙彬都是落魄秀才出身,经历过私塾先生的教学,所以对于每个学堂的学员人数限制有着直观的认识,而李明远则和他不一样,李明远小时候在农村长大,高中时挤在一个七八十人的教室里上课,下意识里认为一个教书先生可以管理七八十名甚至一百名学生。
“国内初办教育,一些困难要想办法克服。”
李明远轻声安慰一句,继续道“我明白一名教书教导五十多个学生的难处,不过南里奥格兰的情况有些不同,听课学员年龄偏大,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纪律性比适龄孩童强很大。
你要多做做教书先生们的工作,让他们体谅国家的难处,努努力,每个教书先生负责七十个学生,再增加七所初级学堂,使学堂总数达到十五所。”
李明远虽然用商量的语气和赵延说话,可是说话的内容却不容他更改,赵延猜想到李明远心中的急迫感,只能接受任务,同时向李明远争取更多的授权。
“殿下,新移民的华人读书人大部分选择到政府部门做官,要想招收到足够数量的教书先生,需要殿下授权职下强行征兆新移民,希望殿下恩准。”
“初级学堂只是教授学生基础的文化知识,为了多增加几百学生名额,使用强制手段征兆教书先生于情于理不妥。
赵延,你的要求有些过分了。”
赵延硬着头皮说完话,立刻遭到刘朴的反对。
“刘大人,职下也知道强行征兆移民担任教书先生不妥,可是不这样做,职下确实招不到殿下要求的人数。”
刘朴一直是赵延的顶头上司,面对刘朴的训斥,赵延无奈辩解道。
“南里奥格兰刚迎来海外华人兄弟们的移民潮,强行征兆新移民对南里奥格兰的声誉影响不好,强行征兆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