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接幼苗一般在培养区生长两年,然后才可以被移栽到种植园中生长,在移栽到种植园的过程中还会有一部分幼苗因为土壤不适等因素死亡,因此芽接幼苗的总成活率大概在百分之四十左右。
芽接技术取材方便、培养成本低,百分之四十的成活率足够保持芽接幼苗可以进行产业化种植,所以,在有关芽接橡胶树苗的生长情况报告上来以后,李明远给负责管理橡胶种植的官员定下一个目标,三年内将橡胶种植园总量提高到三百所,橡胶树总量要达到一百万株以上的规模。
巴西境内人工栽培的橡胶树数量约有两三百万株,以南里奥格兰的规模和体量,一百万株橡胶足够供应橡胶工业发展所需的原材料。
橡胶树的总量是限制橡胶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问题,而橡胶工业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则是第二个问题。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刚刚拉开序幕,日后促进橡胶工业大发展的汽车行业和内燃机都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作为汽车轮胎和以内燃机机器部件的橡胶自然没有扩大需求的外在动力。按照历史的原有轨迹,十几二十多年后,橡胶工业才会迎来腾飞之机,而多了后世一百多年的见识,李明远却可以在现有科技的基础上,为橡胶工业提前找出新的发展方向。
胶底布鞋是橡胶工业走向实用的第一个成功产品,半年多前,李明远视察华工劳作时,迸发出发明胶底布鞋的想法,而经过制衣厂和橡胶工厂两边的技术工人论证协商,验证了制造胶底布鞋的可行性,四个月前,国防军军用制衣厂生产出第一批军用胶底布鞋,随后又经过一个月的试穿与改进,第一款胶底布鞋正式定型号生产,开始作为部队新式制式装备使用。
由于是第一次生产胶底布鞋,军用制衣厂的产能刚开始为日产300双胶底布鞋,接着通过在三个月实践生产中摸索与总结经验,生相对熟悉胶底布鞋的生产操作技术后,制衣厂的产能逐渐增加,最后稳定在日产500双胶底布鞋,月产15000双,三个多月总共生产出三万九千双胶底布鞋。赶上了在九月上旬前为国防军野战部队换装的生产目的。
完成了研制、生产胶底布鞋的任务,橡胶工厂里面的普鲁士和华人员工紧接着又投入了研发充气橡胶轮胎和生产硬制橡胶水管的任务中。
硬质橡胶水管在欧洲已经被发明出来,由于在购买机械设备时,直接从普鲁士引进了橡胶生产的相关技术,橡胶工厂内的员工们要做的就是按照李明远提供的标准,生产出合适的产品,难度并不算大。
而充气橡胶轮胎虽然是个新鲜事务,不过按照李明远提供的生产思路,将充气轮胎发明出来难度也不大。
在李明远的重点关注下,硬质橡胶水管和充气橡胶轮胎在胶底布鞋列装部队两天后便生产出来。
在橡胶工厂的几个普鲁士技工陪同下检验完新产品的性能后,李明远表扬了一番参与生产的员工,接着以政府的名义给予他们一部分奖励,最后命令随从将生产出来的充气轮胎样品和硬质橡胶管道带走,来到一家新成立不久的机械制造厂。
以新京地名命名的新京机械制造厂是一家成立不到两个月的新工厂,工厂内的技工全部是从各个机械厂抽调的华工,没有一个普鲁士人。
走进戒备严密的机械制造厂内部,工厂主要车间内十几个华人技工整齐的站成一排,迎接李明远一行人。
“老王头,我吩咐你生产的产品搞好了没有?”
李明远大步跨进车间大门,直接问道。
“洋井和洋车各自生产出四十个样品,只需要殿下带来的橡胶产品配件就可以进行组装。”
一个四十多岁身材矮小的华人陪笑道。
“东西都带来了,按照我交给的结构图,先组装两个完整样品看看。”
李明远扫视下车间内摆成两排的机械产品,摆摆手道。
“遵命殿下。”老厂长对着李明远行了一礼,
招呼五六个华人技工接过随从带来的橡胶产生零件,然后开始鼓捣两个机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