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回到山沟去种田 > 第二百二十七章 上梁(上)

第二百二十七章 上梁(上)(3 / 3)

淋梁头时,阿冲叔大声说“梁头好,东主子孙封侯早”祭梁中时便说“梁中平,代代儿孙在朝廷”祭到梁尾,则说“梁尾粗,金玉满堂尽读书”

念完这些,阿冲叔扯下一些鸡毛,沾在正中梁上的鸡血之上。

鲜红的鸡血淋在梁木之上,左缠右合,那形状有如飞腾的长龙。

就有懂行的在人群中带节奏“要得要得主人家要发财”

于是大家跟着哄然叫好。

接下来开梁口了,其实梁口早已开好,现在只是一个仪式。

阿铜也拿着斧头、锉子上得场来,和阿冲叔分站梁头和梁尾。

阿冲叔先高声唱道“说开梁口先开东,主东有福百事通,荣华富贵享不尽,稳坐宝地如龙宫。”

说完用斧头铲去木梁东头的一块木屑。

梁尾的阿铜也接着封赠道“师傅开东我开西,主东万事都如意,自从今日落成起,富贵好似上云梯。”

这个过程有讲究,如斧砍刨削的树皮等木屑要用红布包着,不能散落地上让人践踏,并将部分木渣用红布包着珍藏于箱内,这叫“扎材财”。

接下来阿冲叔跟阿铜开始制梁仪式,两人一个削,一个刨,边削边说封赠词。

阿冲叔唱到“此梁此梁,生在何处,长在何方何人见你生,何人见你长鲁班见你生,张郎见你长。生在西弥山上,得足日月之光;长在八宝山前,生得细叶条长;上有千枝万叶,下有福禄安康。张郎云中打马提斧来砍倒,鲁班山里把尺拉锯来截量。头节皇帝修了金兰殿;二节学士修了孔学堂。只有三节,不长不短,不短不长,别人拿去无用处,唯有主东做栋梁。吩咐弟子来放倒,切头切尾用尺量。大尺量来三尺三,小尺量来丈八长。主东请起四十八个好儿郎,轻吹细打进木场。木马一对,好比鸳鸯;曲尺一把,横量直量。斧头一把,铲得四四方方;刨子一去,刨得坦坦平阳。墨线一根弹在中央,两边安起夜明珠光,中间安起明月照华堂”

一个长段,一口气唱下来,中间一个顿儿都不打,在众人的一片喝彩声中,两人很快将梁木制好。

再下来的仪式,叫作“放粮升”。

“放粮升”,就是在梁木朝下一方的正中心凿出一个长、宽、深均为一寸的四方型的小孔,用来放茶叶、粮米、金银,朱砂。

茶叶寓意清和,代表平平安安;

粮米的寓意丰饶,代表丰衣足食;

金银的寓意自然更明白,无非是代表新屋落成之后,荣华富贵。

朱砂用来辟邪冲煞。

当然,放的金银不会太多,放入一点点表示意思就行。老时间里就放铜钱,李君阁找二姑买了六枚今年的纪念银币给阿冲叔充数。

这路数上至皇家下至草民,都是一样,当年故宫太和殿整修,梁上也找到了这些东西。

“放粮升”很有讲究,只能凿两凿。木匠都备有一把刃口一寸的凿子,放粮升就得用这种凿子。,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

最新小说: 大秦:隐忍十八年,废柴皇子杀疯了 疯了吧!神话天赋你管他叫反派? 剑出华山 带着超市穿越到逃荒路上 悠闲的都市怪谈生活 穿成四福晋后我过上了退休生活 庶子无为(科举) 我在749局的那些日子 抗战:从亮剑开始的批发帝国 三角洲行动:拐一只麦小鼠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