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易过。与京里几封书信往来,就已经是秋收时节。这天庄子里气氛分外喜庆,人人脸上都挂着笑,个个侍卫手里都握着...一把锄头。
早几天玉米已经收了,那份产量不说在这个西北,就是全国也是排到前面的。全程参与了耕种的侍卫们,都得到了巨大的精神满足。想想吧,这东西无论是整根煮还是磨成粉,都能填饱肚子,产量又高,就算是不能用来交税,可是农人自己吃还是可以挡饥的。大家不光看贾赦的眼神闪着异彩,对即将收获的土豆也充满了向往。
等这些耕作已经有模样的侍卫们起出自己的第一兜土豆,嘴里的惊叹就没停下来过。
“看我这个,个头有多大。”
“你那个只有一个大的,还是我这个,又多又大。”
“只是多有什么用,还是我的这个,样子长得多圆溜。”
四处都是这样的话语,时时都有侍卫们的笑语与攀比传来。被贾赦特意请来的孔县令,也看着手里泥乎乎的土豆发呆:“贾大人,竟真能种出来,竟真能种出来。”今年的雨水并不比往年多,可是地里的土豆还是翻滚成一片。
贾赦理解他的激动,有了这两样作物,县里的百姓就是只在田间地头种些,荒年就能救多少人的命。对这个孔县令,他还是有好感的。凡是真心对待百姓的人,他都有好感,哪怕这人也有自己的小心思。让这样的人把官做大点,得益的百姓就多一点,总比那些一面刮着民脂民膏,一边不管百姓死活的人好。与其让邬有道那样的人上位,就不如眼前的这位孔县令上位。
“是呀。”贾赦也不想自己运气如此之好:“本以为总得两年才能试种成功,不想今年一年就成了。”
“大人,”孔县令有点不好意思地道:“能不能,给我们县里留些种子?”
贾赦点点头:“自然会给你们留的,只是这次种的本就不多,怕是留不下多少。”还得让皇位上那人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呢。
“能留就好,能留就好。”孔县令激动得说话都没了章法,又对着贾赦郑重地行了大礼:“大人这是救活了一方百姓呀。”
这话贾赦爱听,可也不能如此接下:“不过是因缘际会罢了。无论是谁,见百姓生活得如此之苦,都会想法子的。”
就算知道贾赦说得是官面文章,可孔县令也不是不知趣的人,没再顺着这上话题说下去。只问些如何耕作,如何储藏的问题。
贾赦这才想起自己忘记了什么:“你不问我还忘记了,几乎酿成大祸。”
听他说得郑重,时先生也看了过来,贾赦也不怕他起疑,只道:“当日我看书时,记得书上曾说,这土豆一旦收藏不得法,会发绿、生芽,那时会产生毒素,轻则使人呕吐,重则致命。你发种子给大家时,千万要说清楚。”
孔县令就郑重点头,时先生看向跟着的贾琮,贾琮就掏出小本子,用炭笔记上一笔。见孔县令不解,时先生好心地为他解释道:“因为今年是第一年种,如何下种,如何施肥,都在摸索,记下来后,给下年种地做个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