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二哥可是举人了,肯定比老师说的有道理,听你二哥的”秀芬拍了小儿子一下“娘还等着看你的通知书呢”
“红卫,好好跟你二哥学习。”大哥张建国也赞同的说,“我年纪大了学不了,你还小,以后你学好了还可以教你侄子侄女,叫你一声小老师呢。”
“真的”张红卫来了兴致,似乎以后被叫老师也不错啊
“建国,会兰呢叫过来一起吃饭吧咱们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多好。”秀芬想到还没见到大儿媳,问起了儿子。
张建国赶紧说“她回娘家了,要明天才回来。”
秀芬眉头一皱“你媳妇怀孕了,你怎么还让她自个回去的下次可不许这样了,好好在家养胎,真想家了,也要你陪着她去。”
“好的,娘,我记住了。”张建国一口应下。
秀芬带着念弟进了做饭的厨房,开始准备晚饭。
“张兄弟,张兄弟。”
霍然与张石头、张建国等在屋子里闲聊,就听到门口传来说话的声音。
“周叔,快请进来。”霍然打开门就看到了院门口站着的周城的父亲。周韵。
周韵微微一笑,文雅而亲切“恭喜你援朝,咱们张家村第一位举人了。”
“周叔,让您见笑了。我这个还没上学的学生,在您面前成举人才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啊”霍然没有半分的得意,很是谦逊。
这个年轻人不简单还真是山窝里飞出了金凤凰。周韵没想到霍然是真的很淡定。
今天一下午的热闹,周韵都看在了眼里。
他以为这个从来不曾出过村子的年轻人,即使没有得意洋洋,但是难免还有是有兴奋的,现在一看,居然跟昨天去下地路上遇到的时候没有半分差别。
“我不如他啊”周韵叹息一声。想当初他刚刚被安排到这里下乡的时候也曾经愤懑,怨天尤人,这个年轻人已经宠辱不惊了。不知道以后他见证了城市的繁华,还会不会保持这副心态
“是,周兄弟啊,快进来。”张石头与张援朝热情的迎了出来。
四个人一起进了屋子。
“我今天来,有两件事,第一是祝贺援朝,考上了京都第一大学。”周韵开门见山的说,“第二件事,是小儿的私事。”
“周兄弟,你这是――”张石头心中浮现一种可能,但是想想又觉得不可能。
周韵从裤子里拿出一封信,放在桌上推了过去。
“说起来真是巧,我刚刚接到周城从部队里寄来的信,下一封就是援朝的录取通知书,咱们两家有缘啊”周韵看张家父子都盯着信封,却并不打开,索性自己动手抽出信纸,递给了张石头。
“这、这合适吗”张石头有些迟疑。
周韵塞到了张石头手里“没什么不合适的,张兄弟,等你看完了咱们再谈。”
“来援朝,你看看,爹不识字。”张石头递给了霍然。
还没有打开,霍然已经知道信中写的是什么了。
果然,简短的家书,很符合周城的性格。
一段问好,汇报自己在军队的生活;一段直白的提出希望父亲为了自己去张家提亲。
“张兄弟,我是来给我儿子提亲的。”周韵看霍然一目十行,在一旁对张石头说“我今天把信拿过来,就是让张兄弟知道,我们周家不是因为援朝,而是看重念弟这姑娘。”
“咱们当父亲的,都希望自己孩子好。不说别的,周城对念弟是真心的,他是个老实孩子,以前有田甜,就一心待田甜;田甜有了别人,他也没有计较。但是我们周城心实,过去的就是过去了。”
“张兄弟,你也别担心以后跟田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田老弟是个好人;而且,周城现在带军队过的不错,他大伯、二伯都在部队当兵,念弟以后可以直接跟着周城过去。”
“而且,张兄弟,你们家援朝以后也是有出息的,跟周城两个人互相帮衬,也能过的更好不是”
“念弟从小身子比较弱,这个我都知道,咱们都是自己人,我也就有话直说了。这其实不是病,就是需要好好调养就行了,我有一个在京都医院当院长的表姐,回头等周城回来了,让他跟念弟一起去京都探望援朝,顺带找我表姐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