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我看孙叔他们都没买这些,想去集市上看看的。”江茗说道:“谁知道你就带回来了。去外面采的?”
殷楚应了一声,解释道:“每年端午我都会去采些回来,他们习惯了,便未提前购置。”
江茗看了一圈他怀里的枝桠,伸手接过来一些:“怎么没看见桃枝?”
“咱们府里不是有吗?”殷楚冲江茗眨了眨眼睛:“不要告诉孙叔,他那棵桃树好不容易长大的。”
江茗与他转身回府,一边说着:“现今自己出去采这些的人不多了,大伙儿都喜欢直接从市集上买。”
殷楚回道:“自己摘的东西诚心些。”
两人抱着这捆东西,蹲在影壁不远处,怜莺拿了线和剪刀来,殷楚一看便是扎惯了这东西的模样。三两下挑出几根种类不同的,红线一绕一拉,便是一捆。
他一共扎出了三捆,一捆挂在昭南王府门前,一捆让江茗拿去晋江书社,一捆稍后他送去镇国大将军府。
江茗说道:“江府就不用送了,他们下人多细心的也多,定然年年都会置办的。”
“那也不同。江劭去了闽州,将军夫人大病一场,定然没了心思。她正饱受思儿之苦,我答应江劭照顾江府,总是要去探望。”殷楚说道。
“那我与你一起去便是了。”江茗想了想,说道:“前些日子我也回府看过母亲,她不让我动不动就回去,说是旁人闲话。你若是能和我一起去,她就不会再说了。”
两人说着,有下人拿了三头大蒜和铁线来,殷楚将大蒜分别悬挂在那几捆枝叶上,这才了事。
每到过节,日子是快乐的,但也总是难免忙活一阵儿。大胤端午祭天,下人又准备了粽子、蜀葵、杏、林檎、李子,加上那些桃枝、柳枝的作为贡品,殷楚点了线香,恭敬拜了,这才与江茗去往江府。
因着时日还早,两人便先去了市集。
端午市集实在是热闹,胤人也在今日做各种打扮。华京城外来人口众多,有些在这里住了没几辈,仍遵循着老家的风俗习惯。
有人头上插着艾草,好似插标卖首似的;有人胳膊上带着彩色丝线编制而成的合欢索,不是求男女之情,而是求阖家欢乐;还有人额头上点了雄黄,年长的人大多是一点,年龄小的就各色花样都有了,还有直接在头上写个王、亦或是画只小老虎的,十分逗趣。
两人走到太和楼前,外面围了满满的一群人,殷楚护着江茗挤进去看热闹。刚一钻出人群,就看见太和楼门口放了一只巨大的艾虎,不过不是老头子那样用艾草编的,而是用各色碎布子拼接缝制而成。
那些布子都是太和楼用下来的边角料,没法再用,大小皆有,但成色和花样都好,有几块在日光的照耀下还熠熠生辉闪动光泽,好像身上挂了什么瑰丽宝石似的。
这艾虎里面塞了一定量的艾草,还有些其他的香草,加上棉花,混在一起将它撑了起来,足有三人那么高。甚至高过了周围的许多房屋,和不远处寿谦票号的尖顶遥相呼应。
路过的时候,老远就闻到这股子馨香。
这巨大的艾虎引来许多人围观,江茗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宣传机会。太和楼今日也出了新花样,限量一百支簪子。
木簪本身是用桃枝磨去多余杂兀,涂了清漆做的,古色古香,但上面却另有文章。木簪末梢挂着一只小艾虎,形状神态皆和那只巨大艾虎一模一样,除了身上没用那么多布料,憨态可掬。
这小艾虎里塞得是艾草,下面是琉璃捏成的山海吊坠。便宜的平民也买得起,贵的却让人咋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