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只是感兴趣,若是真要用,会买个专利许可,自己生产,或者干脆自己研发。
赵易也没指望美国人买,只是打算借着美国人的风,推荐给那些盟军小弟们,借此搭关系,建起以后的军火销售渠道。
自从税警总队被老蒋慢慢渗透把控后,孙立人也不指望购买装备这些武器,他对44式手枪不感兴趣,倒是对先锋军援军的情况感兴趣。
据说,刚结束不久的常德会战时,先锋军也派出一支援军。还不到五百人,却擅长狙击和巷战,打得日本人闻风丧胆。
他们打仗也很灵活,最后还能在日军包围中撤出三百多人。
这三千和那五百人是一样的精锐吗
他旁敲侧击问杨比利道“杨将军,听说你们一个团人数超过五千人,这一次怎么只来了三千人”
杨比利是他当洗碗工的老爹给取的很洋气的名字,却是很纯粹的华人,受了老师的影响很喜欢华夏文化,自己给自己取了名叫做杨卫,但从小到大,甚至来到先锋军中,人人都喊他杨比利。
从参谋部中脱颖而出后,他按照先锋军的规程不断在参谋部和部队一把手长官中轮换,来时已经当上了团长。孔敬战役中,他的团就屡立战功,还参加了围剿第22师团的战斗,他的军衔也在战后被提升为了大校。这一次支援,为了在盟军中不至于因为军衔的问题被动,先锋军的大校军衔在向别人介绍时,被统一称呼为了准将。
“我们的人不少,不止三千人。”杨比利笑应道。
“哦”
“我们在印度还有不少培训人员,这一次也要加入我们的支队。”杨比利并没有打算隐瞒。来的时候,指挥部就统一好了口径,那些早就来参与训练的先锋军士兵也是援军的一部分。
“那些培训人员”孙立人一下子想到了之前接触到的先锋军士兵。
从驻印军成立起,先锋军就经常派人员来印度交流,有时在雷多和兰姆伽,有时直接在加尔各答。他们交流训练主要集中在炮兵和装甲坦克驾驶上。
据他所知,先锋军在加尔各答附近至少有一个装甲营在训练。
“国内受援也不过只组建了一个装甲营,他们竟然也能组建一个营”一开始听说时他还有些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