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苏门答腊,赵易也打算采用经济的手段。
“只要资源在我们手中,这片土地的归属并不需要我们操心,反而我们还可以大量的转移根据地上的矛盾。”后一个目的才是赵易愿意舍弃这两个地方的根本理由。
看多了后世的纷争,明白二战后民族独立浪潮的威力,赵易不想地盘上变成恐怖活动的温床,所以需要把民族、教派等敏感的问题提前解决掉。
老希选择了屠杀,斯铁林选择了大迁移。
赵易比较赞同斯铁林同志的措施,或许还可以更温和一点。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就是不错的迁移地,对于很多移民来说也是不错的安置地。
比如现在,在先锋军棋子的引导下,泰国人就愿意去苏门答腊了,而已经有马来亚人也愿意去爪哇岛避难了。
这两个地方将会是美国人锁住东亚国家的一条锁链,既然先锋军没有足够的实力解开,那么就先废物利用了。
泰国人走了,从泰国退出的日军却不能走。
寺内寿一亲自发电让第94师团长四手井纲正必须死守,坚决不能让先锋军的第2师和第6师会合。
第94师团却难以抗住先锋军第2师的正面冲击,在日军海空力量的支援下,四手井纲正总算带着四千多日军继续在泰马边界一小步一小步地退却,被先锋军两个师挤压得越来越扁,收缩在亚劳附近。
日本人也不会坐视先锋军会师,近卫第二师团不断攻向宋溪,以此来逼迫先锋军第6师主力靠向南边。
这一招也确实管用,给第6师造成了很大压力。
压力只是暂时的,美国人上来助战了。
在空中护航下,美国在曼谷的巡洋舰舰队运送着先锋军第4师的三千名官兵直接在宋卡港停靠了,并借助美国舰队的沿岸护航,水路并进,当第二批三千人赶到后,第4师很快就越过泰马边界,攻破了哥打巴鲁。然后兵分两路,一路顺着吉兰丹河向南,准备和第6师会合,一路则是沿着东边海岸线继续向南,扫清海岸残敌。
第4师的参战,成了压倒日本第94师团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第2师和第6师的强攻下,他们快速垮了,逃出亚劳,不足七百残敌散落在了马泰边界的山林中。
先锋军终于打通了马来亚通道,胜利会师了,马来亚根据地和主根据地连成了一片。
日本人终于沉不住气了,印度的部队在大本营的催促下,也开始缓缓的撤军了。
英国人高兴了,美国人却紧张了,先锋军更是首当其冲。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