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面的中国中校稍1思考就答道:“如果您将这个视为中国1915年的情况来看,就能看出非当时东北的确的情况相当符合这个基本设定。就我个人听到的1些内容,那份论文本身就是基于何主席在东北时候制定的1系列计划中的1个。
之所以看着极端,只是因为对手太弱。如果对手更强,有更长远的视野。又或者中国的运气不太好,这种情况未必不会发生。”
听到中校的回答,曼施坦因并不很认同,却觉得这位中国中校不太1般。能听明白曼施坦因的问题,说明中校已经拥有了逻辑与方法论。在这个基础上给与回答,并且内在逻辑自洽,说明中校已经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虽然中校情不自禁的为何锐吹了吹,曼施坦因并不喜欢,却也不想鸡蛋里挑骨头。何锐能暴打全球,这样的人绝不会是1个狂徒。考虑各种极端情况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既然如此,肯定是中国军方对此更有体会,为何要来询问德国军人?”曼施坦因继续问道。
“因为我们并不理解欧美对这种战争模式的理解。根据我们的观察,欧美的掠夺式思维下,战争并没有被视为创造更先进经济的手段。运动战的体系不仅是战争,还包含了大量利用战争构建适应敌强我弱战争形态下的地方小规模经济模式的内容。
先进的工业化革命组织利用战争造成的对我方传统经济模式的破坏,团结对抗外敌入侵的人群,夺取地方的主导权,组建起制度上更高效的地方经济,并且不断将这些地区联系起来,从而组建起更强有力的地方政权。
这个模式的本质是先革自己的命,脱胎换骨后,击败敌人。
……不知元帅怎么看?”
曼施坦因先是听得愣住了,有些想法活跃起来。不过看中校说到最后,明显有些不自信。又觉得年轻人真的挺有趣。哪怕是年轻人真的能抓住问题的关键,但是面对核心问题的时候,也就是说,面对那些必须掌握到了核心权力才能做出判断的问题之时,他们很自然的就不自信起来。
既然对方有些不自信,曼施坦因就没有立刻回答。他回想着方才自己所考虑到的那几个点,其中1个就是海德里希这家伙在捷克与波兰当总督,其统治手段就是与当地普通人站到1起。
当时曼施坦因只是觉得海德里希在政治上颇有天分,现在听了中国中校的话,曼施坦因觉得有点豁然开朗的意思。
海德里希这家伙肯定是认真研究过何锐的著作,因为德国高层当时只要有点真材实料的,都会研究。希特勒的秘书鲁道夫·赫斯据说收集了何锐所有著作。
如果按照中国中校的思路去考虑海德里希,海德里希当总督的时候的确是破坏了捷克与波兰当地的旧经济秩序,用更有效的模式替代。当时就有纳粹高层向希特勒告状,说战争期间的波兰人过的比德国人都舒服。
当时曼施坦因对这话很生气,波兰作为苏德战争中重要的后勤中心,为前线德军提供了巨大的后勤支持。曼施坦因觉得没有人能替代海德里希在波兰的作用,如果海德里希被搞掉,再上来的人不可能比海德里希做得更好。
现在曼施坦因觉得有点明白过来海德里希为什么在波兰有那样的成就,波兰人肯定恨德国,也绝不会热爱海德里希。海德里希所做的只是破坏了波兰旧秩序,提供了新生活。如果底层波兰人还肯出力,那也是为了他们自己获得的收益。
想通了这1点,曼施坦因很自然的回想起他询问海德里希为什么明知会战败,还要拼命推行他那套全国范围内的运动战与游击战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