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诡三国 > 第3668章 渊渟疑龙隐,岳峙真目明

第3668章 渊渟疑龙隐,岳峙真目明(3 / 4)

『郑公』赢了,『叔段』死了,或许是死有余辜,或许是成王败寇,没什么好说的,但是『武姜』呢?是要挖个坑埋了?还是囚禁起来?亦或是……

而且如果有『颖考叔』的劝说,『郑公』愿意不愿意听?

这些如此种种,非对《左传》及当时礼法背景有深刻理解者,是难以给出令人信服且不落窠臼的答案的……

厅内所有河内士族子弟都屏住呼吸,等待这位『替身』的回答——

或者说,其实在当下,柳珩等河内子弟,已经基本上倾向于这一位骠骑,不是『替身』,而是『真身』了!

所以柳珩才会有第二问,才会几乎是『明牌』的提问,而不是在春秋典故当中寻找一个犄角旮旯的小片段来试探『替身』对于春秋的熟悉程度,毕竟大多数人都清楚,斐潜是治春秋左传的……

斐潜对于这一典故的拆析,对于其中『忠孝』、『礼法』等的定义和回答,将决定他们后续的对于骠骑军的态度,也将决定他们的未来。

主位上的骠骑大将军斐潜闻言,嘴角似乎掠过一丝极淡的笑意。那笑意并非嘲讽,而是一种洞悉了提问者意图的了然。

他并没有急于回答,而是缓缓的点了点头,似乎是对于柳珩这个提问的赞许,也像是在思考要怎么进行回答……

柳珩等人,不由得屏息而待。

『柳郎所问,触及礼法人伦之根本,足见深思。然某观此春秋之事,倒也有三问。』

斐潜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一问:武姜身为国母,因私爱而谋废长立幼,甚至欲助幼子夺位弑兄,其行,可称「慈母」乎?其心,可配「国母」之尊乎?』

『二问:庄公身为国君,初时隐忍不发,待弟段恶贯满盈方一举除之,是为「养恶」乎?抑或是「忍辱负重」,乃为社稷除害乎?』

『三问:颍考叔之谏,看似全了母子之情,然以「掘地见泉」之诡道,规避「不及黄泉」之誓言,此是「智」乎?是「巧」乎?抑或是……对「信」与「礼」之本意的……亵渎?』

三个反问,如同三道惊雷,劈开了柳珩等人预设的思维框架!

这绝非照本宣科的解释,而是直指事件核心矛盾,对人物动机、行为正当性以及礼法本质的深刻剖析!

尤其是第三问,简直是颠覆性的反问!

毕竟大部分的经学传承,都表示『颖考叔』是正确的,说这家伙不仅是自己是『孝子』,然后可以将『孝』的行为推广到『郑公』身上,然后让『郑公』也全了『孝』云云……

但是实际上,颍考叔究竟是『孝』还是『不孝』,没有详细的记录可以证明。

颍考叔出身士人,非贵族宗室,所以他替『郑公』出谋划策的目的,是为了什么?真的就是为了『孝』?

自向郑庄公建言后,颍考叔即由边陲小官『颍谷封人』升至『大夫』,得到启用。但是史书记载仅有两事,一是谏言庄公掘泉见母,二是争蟊弧,这两件事中间相隔了多久?大约十年。十年间郑国分别与卫国、宋国、陈国、蔡国交战,大败北戎,数场战役可有颍考叔名字留下?木有。

所以斐潜当下,从『国母』,到『郑公』,再到『颍考叔』,尤其是对颍考叔『诡道』而全『礼』的质疑,可谓是角度之犀利,见解之独到,完全超出了柳珩等人的预料!

柳珩吞了一口唾沫,心中剧震,这见识……

绝非一个『替身』能有的!

眼前这位,必然是骠骑大将军无疑!

随着这个观点的确立,柳珩越发的感觉到了一股似乎是无形的压力从骠骑大将军身上弥漫而开,重重的压在柳珩他的头上肩上,使得他不由得额头冒汗,并且开始快速回想自己方才拜见骠骑大将军的时候,可否有什么不恭敬,礼仪不规范的地方……

柳珩强压心中的惊骇,『那……敢问将军,若……若以将军之见,此事当如何解?』

斐潜目光深邃,仿佛穿透了历史的尘埃,『庄公之困,非独人伦,乃君权与私权、国法与私情之冲突。其囚母,是惩其乱国之罪,非绝母子之情。颍考叔之谏,看似圆满,实则模糊了是非。本将军以为,解此困局,当在「明法」与「全情」!』

他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开创新局的魄力,『若在本将军治下,国母若行此悖逆,当先明正典刑,以儆效尤!其后,若庄公仍有孺慕之情,可于法度之外,另辟静室奉养,使其安度余生,此乃「法不容情,情不废法」!何须效那「掘地见泉」,行掩耳盗铃之举,徒留后世争议?』

最新小说: 斩断情丝后,全宗门痛不欲生 官路:从扫黑除恶开始 权力巅峰:我老婆是京圈大小姐 修仙万年归来 假少爷被赶回农村带妻儿逆袭人生 重生之东北小城风云录 重生1977,从断亲开始 灵气复苏:开局获得弑神之力 开局一首天下,塌房歌手引爆乐坛 带着Tom勇闯霍格沃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