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比你说的这些,我更好奇的是有关于超光速航行技术的部分,他打算怎么做,来实现这一技术?”
“而且,在涉及到引力与时空-共振时空曲率临界点理论的部分,他并没有直接给出对应的数学部分。”
“我不知道是他不想放到这篇论文里面,还是说他现在也没有完成?”
如果要给现存在世的物理学家根据学术贡献、奖项及领域影响力排个名,证明规范场论可重整化、全息原理、黑洞量子力学等成果的杰拉德·特霍夫特绝对可以排进前五,甚至是前三。
尤其是全息原理技术更是基于引力理论中的信息可编码于低维边界(如黑洞视界),这一思想成为弦论中全息对偶(ads/cft)的前驱。
坐在他的旁边,爱德华·威腾抬起眼眸,开口道:“应该是没有完成。”
对于他那个学生,威腾还是有些了解的。
在这种理论上的成果,如果解决了的话,他肯定会将相关的数学公式放到论文里面。
现在没有,那大概率就是还在研究中了。
闻言,杰拉德·特霍夫特教授抬头看向威腾,笑着开口问道:“你觉得这部分的理论如何?”
很清楚对方问的是什么的爱德华·威腾想了想,开口道:“没有数学部分,我很难评价。”
“不过......”
话语转折一下,他接着说道:“如果仅仅是从理论部分来看,至少现在我找不到什么漏洞。”
“另外他虽然没有给出最终的扰动公式,但却给出时空曲率共振原理的核心方程。”
说到这,威腾的声音停顿了一下,翻开了手中的论文,找到了引力与时空-共振时空曲率临界点理论部分。
目光落在理论部分的核心基础上,他接着说道:
“当人工施加的共振场Ψ的频率w与天体背景曲率的本征模w0匹配时(即w=w0)时空曲率会进入临界放大状态,形成可穿越的负能量拓扑结构。”
“如果光从理论来看,论文中的这份借助恒星进行超光速跳跃的技术是理论可行但工程难度极高的技术。”
“其基础依赖引力共振的精准操控,或者说依赖于大质量天体对时空的影响。”
“通过强引力场中临界行为与共振现象的耦合,在弯曲时空中求解具有周期性驱动或特定边界条件的波动方程,再通过共振机制激发局部时空结构的临界相变,实现可控的类虫洞通道或曲速泡。”
“理论上来说这是完全可行的。”
“而且我研究过量子场论与二维和三维流形微分拓扑之间的联系,你们都知道的,在我创造的‘拓扑量子场论’理论中,其中可观测量的期望值能够对时空拓扑的数据进行相关的编码。
“这也就意味着在三维时空中,拓扑缺陷,如类时环路会导致因果律的改变,这种效应在tqft中通过局部自由度(如传播点缺陷)体现。”
“而他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通过维度正则化技术来处理规范场论中的发散问题,并引入了杨·米尔斯理论来约束高维时空的自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