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浇注作业完成,首次试生产最后一炉钢水冶炼完毕。
一切,尘埃落定。
现在,要做的就是等候钢水冷却成形,经过准确称重,获得最终的实际日产量数据。
每一炉钢水的实际重量不尽相同,存在误差,有的重,有的轻,误差约13区间,而造成实际重量误差的原因很简单,无法精确控制铁水装入量。
厂房内陷入安静,满怀期待的安静,三岔湾厂区所有生产单位的工人战士们全都默默等待最终结果,每个人的心情无不怀揣希望。
时间流逝,手表的秒针和分针同时归零,时间定格于上午11:00分,这炉硅锰弹黄钢冷却三十分钟有余,已经结晶成形。
“采集第47炉钢水重量参数。”主控室内,余华身姿屹立,似如巍峨山岳般站在最前面,金色数学符号源源不断释放冰凉之意,驱散高强度工作产生的疲惫,看了看手表获得时间,随即下达命令。
转瞬,总调度员挥舞旗帜,向浇注区生产组传达指令。
浇注生产组马不停蹄忙碌起来,进行脱模作业,打开模具取出一个个火红方锭,依次称重记录数据,最终由组长亲自送到主控室,交给余华。
余华接过关于第四十七炉钢水的重量参数信息,提取上面的所有称重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四十七炉钢水实际重量。
试验炉试生产第47炉钢水实重205吨。
紧接着,余华将第47炉钢水实重数据与过去二十三小时内四十六炉钢水实重数据进行综合计算,获得每小时产量数据和二十四小时产量变化曲线图等数据,得到一份简单且直观的数据可视化草图。
主控室内,杨志、工务科同志、安全部门同志、以及警卫员吕俊羽等人,心中万分紧张,一双双眼眸凝视正在执笔书写的余华,知道最终结果即将揭晓。
两分钟过后,余华停笔,拿起记载二十四小时钢铁产量数据的报告,面朝杨志等人,脸上浮现一抹澹澹的微笑。
“氧气顶吹转炉项目工程试生产数据如下二十四小时钢铁实际产量9465吨,平均单炉产量201吨,每小时产量394吨,与设计产量之比为985,冶炼钢种五类,包含中碳钢、高碳钢、铬镍钼合金不锈钢、硅锰弹黄钢、硅钢,实际日产量和钢种类型均达到试生产指标要求,人员操作零失误,允许通过验收,进入工业生产阶段。”
“各位,属于我们中华的钢铁时代来了。”
试生产最终结果公布,从这一刻起,钢铁冶金领域步入新的时代,身处工业荒漠的根据地超越全世界,一举迈入氧气炼钢时代。
这是独属于中华的钢铁时代。
时间定格,历史定格。
轰
须臾之间,厂房内经过短暂震撼过后,顿时陷入轰动之中,所有人热泪盈眶,万分激动,发出欢呼声宣泄内心的情绪。
做到了
向来遭受各国歧视和羞辱的他们做到了
什么是工业荒漠
整个中华就是地球上的工业荒漠,拥有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业体系,不仅无法生产各种机器设备,甚至连钢铁都做不到十万吨年产量。
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钢铁年产量区区四万吨,这就是彻彻底底的工业荒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