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黄桦弩张弦难度较弓箭要大,发射速度就慢一些,黑雕军将弩手编为三组:第一组瞄准射击,称为“发弩”;第二组张弦后处于待发状态,称为“进弩”;第三组张弦,称为“上弯”。当第一组射击完毕,就退为第三组,第二组则进为第一组,第三组进为第二组,如此循环不断,以保持射击的连续性。
一千陌刀手持陌刀站在黄桦弩手身后,只等敌军突破黄桦弩手以后,陌刀手就上前迎敌。
在一千陌刀手之后,是五十辆车载西蜀连弩。
如何使用西蜀连弩,却困绕了虎营许久。
新式战车平时是两匹战马,战时就是四匹马。按照常规,战车遇到敌人之时,都是马头对着敌人。新式战车受到体积限制,一辆车只能安装一张西蜀连弩,安装在车上之后,因为前门是战马位置,连弩的长箭就只能从车厢后门射出去,若要在阵前发射连弩,必须在敌人冲来之前把战车掉头,若不用车厢屁股对着敌人,就根本不能顺利地把西蜀连弩发射出去。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大问题:安在车上西西蜀连弩要发射必须要掉转马头。但是,要在阵前让五十辆战马同时掉头,还排列成阵齐的战阵,实在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西蜀连弩的发射要采用绞索等力量才能张弦,一辆战车配有五名军士,一名架车,另外四名坐在车厢后面,五十辆战车恰好配置军士二百五十名,二百匹五十辆马车分成五个队伍,每十架为一伍。每伍有一名居中指挥的伍长。
当战车、连弩刚刚装配完成的时候,侯云策、郭炯、山宗元等将领兴致勃勃地观看五十辆战马第一次合练。
虎营副都指挥使陈猛亲自指挥了第一次合练,陈猛一声令下,战鼓声响起。战马拉着五十架战车,战车上装有西蜀连弩,载着五名军士,威风凛凛地从预定地点出发,声势逼人地向着一里外的白线奔去。接近白线之时,战车营指挥车上响起了一阵急促的锣声,五十名训练有素的御者听到急促锣声,立刻让奔驰的战车停了下来。
从战车冲锋到停止。五十辆战车声势逼人,指挥如一,在一旁观战的众将们脸上都露出了微笑。
但是,众将脸上地笑容很快就凝结在脸上了。
战车营的攻击力在于车上装载的西蜀连弩,当战马随着鼓点准备转身地时候。原本整齐一致的阵形立刻显得凌乱不堪,少数马车掉头十分迅速而且动作到位,掉过头后,车厢尾部正对目标。车上的四名军士随即各负其责,用小型绞盘上好床弩,等待发射。
但是,大多数战马却不那么听指挥,要么是掉头角度不对,车厢尾部没有对准目标,反而是对着相邻战车。要么是战马不肯掉头,直接用战马头部对着目标。
一架马车战马大概心情有些不爽,当军士让它转身时,犟着头坚决不肯就范。驾驶这辆马车地军士叫山上林,是山宗元族侄,长着满脸青春痘。山上林以前是山宗元亲卫,新式马车装配到虎营之后,他软磨硬泡地来到战车营里,成为了一名战车营伍长。
山上林平时是一个争强好胜不服输地角色,今天在云帅面前搞不定这两匹战马。让他很没有面子,于是用马鞭对着两匹犟头犟脑的战马抽了两下。这两鞭子把两匹犟马惹怒了,两匹战马就如倔强不懂事又叛逆的少年一样,赌气似地掉转身体,快速跑了起来。
有了这两匹战马的示范,众多战马起哄似地向不同方向乱跑,整个战场乱成了一锅粥。
第一次操练出现了如此场面,让山宗元很没有面子。众将看着这种混乱局面,都是暗自摇头:掉转马头的作战方式在战场上纯粹是一个笑话,真亏云帅想得出来。
第一次操练失败,让侯云策明白在战场上要让战车旋转一百八十度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虽说第一次合练完全失败,但是,侯云策想起西蜀连弩装在移动战车上的威力,仍然两眼放光。他对很有些丧气的山宗元道:黑雕军需要能够移动的西蜀连弩,必须要试验成功,若有谁解决了这个问题,重重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