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李词的人头。禁军军士就拿着人头出去,而供奉官就挺胸侍立在一旁,验人头,原是军中规矩。林荣就把军中规矩也搬到朝中。
侯云策心头一片雪亮:太医李词当众揭穿了真相,因而惹来了杀身之祸,若不杀李词,林荣骑虎难下,必然要明着追究下毒一事,而北伐在即,万万不能在大本营大开杀戒,这样做要动摇军心,所以李词必死。
处罚了太医李词,林荣又变得心平气和,他对侯云策道:“听到王郎病重,一时糊涂,竟然忘记了医术高超的智能大师,侯郎赶快命人去请大师过来。”
“智能大师治好了三公主之后,就向东云游,现不知在何处。”当日和智能大师一别。智能大师就向东而行。侯云策也没有找到他的把握。说到这,侯云策心中突地一跳。“智能大师能治好三公主,自然知道三公主乃是中毒,林荣聪明绝顶,定然已经想通了这一个关节。”
林荣没有继续追究太医们的责任,又对侯云策道:“侯相和智能大师相熟,就由你来寻找智能大师。”又对那名手提人头地供奉官道:“杨匡义,你带一百精骑,随时听从侯相指挥。”
原来供奉官就是杨匡义,侯云策不由得使劲看了一眼,暗道:“真没有想到,这位面相冷静地年轻人就是杨光义的亲弟弟。
侯云策在数年前的高平之战就已经见过杨光义,而杨匡义则阴差阳错没有见过面。侯云策回到大梁后,已是禁军中级军官的杨匡义一直在泽州防御北汉,今天是侯云策和杨匡义第一次见面。
杨匡义从泽州调回大梁,是枢密院命令。新禁军成立之后,禁军中下级军官的调动由枢密院负责,并不需要报经中书门下,因此,作为宰相的侯云策并不知道杨匡义从泽州回到大梁。
大武以来,枢密使一直在与宰相争权,枢密使是直接通过“宣”、“头子”来行使其权力,中书门下是用“敕”、“帖”发文来行使权力。枢密院地“宣”和“头子”的威力不小,大武明宗时,枢密使安重诲曾用“宣”驱走河中节度使、同平章事王从珂;隐帝时,枢密使即以“头子”命保义节度使、同平章事白文珂代替“位兼将相”的西京留守王守恩。
林荣称帝之后,枢密院的“宣”、“头子”和中书门下的“敕”、“堂”各行其是,有分工也有冲突,两方权力各有侧重,谁也不能完全压倒另一方。
虎捷等禁军六军是大林中央军精华,为了有效控制六军,杨光义等六大将都挂着枢密副使名号,禁军中级官员的调动都必须经过枢密院,而六军主副将的调动则要经过枢密院和中书门下。
杨匡义是禁军的中级军官,就由枢密院直接用“宣”调动。
侯云策特意安排飞鹰堂收集杨氏兄弟的故事,对两人也算了解,今日见到从未谋面的杨匡义,更是和以前得到的观点印证了起来。
杨匡义的性格气质和杨光义完全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