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崔氏家族要把公孙维扬和公孙娘子淡忘的时候,突然峰回路转,公孙维扬遇到了侯云策,不仅从环县调回了山东,还由县令升为别驾,又升为了青州刺史。公孙维扬这个老资格进士,终于在职级上赶平了绝大多数同年。
崔氏家族也顺着这条线,派出了最优秀的崔氏子弟,进入大梁城。公孙夫人的弟弟崔正,更是一跃而成为了皇宫统领。这一系列魔术般的变化。让崔氏家族燃起了恢复往日荣光的机会,
而魔术制造者,就是崔族长相要去拜访的权相侯云策。
崔氏族人的大梁之行,早已由封沙安排妥当。崔氏一行极为顺利地进入了大梁城。
自从澶州案发之后,拜访侯相的官员如过江之鲫,崔家族长和公孙夫人就如寻常的官员一样,递上名刺,等着侯相能抽空接见。
在见外臣这方面,侯云策的风评极好。他的精力明显比其他几位宰相要强,每天一般接见三批外臣。每一批外臣约为五到十人,侯云策从翰林院请来了一些低职翰林,专门在侯府记录和各地官员的谈话,由此整理出各地情况,这些情况全部转给了飞鹰堂,由飞鹰堂结合自己掌握的资料,对各地的实情作出基本判断。
崔氏家人一行六人就混在一群等候接见地官员里,毫不起眼地走进了侯府。
崔族长心中热切盼望见到侯云策。执礼周到。另一方面又竭力保持着百年大族的尊严,这样一来,谈吐风趣的崔族长反而言行拘束,而另外几名崔氏族人更是正襟危坐,拘束得紧。
公孙娘子眼见着崔族长吞吞吐吐,而侯云策并不怎么说话,就笑着道:“侯相,这次到大梁,我特意带了一些风干的野羊肉,这些野羊肉全部是环县北部出产的,味道甚为地道,只是这些山野之物,不知侯相能否瞧得上眼。”
当初在环县,县令公孙维扬为了招待侯云策,把公孙娘子爱犬杀掉红烧,公孙娘子为此追到院子来破口大骂,不过这一骂也就结下缘分。
这件事情,仅仅过去了两年多,侯云策回想起来却觉得已是很遥远之事,他听到公孙娘子说起往事,露出了笑容,道:“公孙使君现在还做诗否?”
公孙娘子笑着摇头道:“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易,郎君现在虽说是刺史,还是喜欢在空闲时间,和那些狐朋狗友一起呤诗作画。”
“有资格和刺史在一起,都是有身份之人,怎么会是狐朋狗友。”
公孙娘子脸上露出鄙视地神情,道:“在环县之时,郎君和他们那些读书人成天苦中做乐,回到青州以后,环县那些读书人竟然巴巴地赶到了青州,就住在我们家里了。”
崔族长听到公孙娘子和侯云策说闲话,表情也自然一些,他道:“公孙先生富贵不忘旧友,是真性情。”
侯云策点头笑道:“崔族长说得好,现在许多人能同苦却不能同甘,公孙使君能和旧友同苦共甘,人品自然是极好,这样的人当崔家的女婿做是合格。”
随意聊了一会,气氛也就融洽了。
侯云策和崔族长两人进了会客厅旁边的一间房屋,把崔氏族人和公孙娘子留在了一旁。侯云策和崔族长走了一会,一个使女走了进来,向着公孙娘子行了一礼,道:“公孙夫人,赵娘子请你到内院。”
赵娘子和公孙夫人可谓一见如故,手拉着手,就如多年未见地老朋友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