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远了,京畿附近,都不安生。
相对安稳的地方,也就只有江南了,可是江南受灾很轻,恐怕没有几个地主愿意拿自己的土来种红薯,红薯产量虽大,毕竟不是主食。
想让他们接受,非常的难。
崇祯听过后,笑脸逐渐凝固,背靠在乾清宫的大柱子上,重重的叹了口气。
不过吴甡倒是提了一个好建议,将红薯苗分发给附近的几个军镇,一边训练,一边耕种,红薯也能相对安全得生长。
众阁臣一听有理,纷纷表示赞同。
崇祯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到时候至少可以保证军粮的供应。
红薯的事商议完了,吴甡顿了顿,看了看首辅陈演,从怀里拿出一本奏折,递给了崇祯。
“什么东西?”
崇祯顺手接了过来,打开看过之后,面色异常严肃。
随后更是哼了一声,转身走进了乾清宫。
留下一众阁臣,面面相觑。
吴甡摇了摇头,不停叹息。
“伯雅(孙传庭字)啊,我尽力了啊!”
………………………
崇祯十六年四月初十正午
李胜将辽南的事宜安排妥当过后,踏上了返回山东的战船。
目前辽东的局势已经平稳,满清再遭大败之后,安静了许多,就连宁锦一线,也是主动放弃了一些地盘,回守锦州等坚城。
根据军情局传过来的情报,满清朝廷目前对燧发枪十分的重视,看样子,应该是在仿制了。
对于这一点,李胜也不奇怪,女真人对大明的火器一直都十分感兴趣。
贼酋努尔哈赤就是被大炮所伤,不治而亡。
宁远一战,清军被明军的火炮,打的惧怕。
这也是为什么三顺王如此被黄台吉重视的原因。
这次在李胜手下吃了这么大的亏,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镇海军装备了大量新式火枪的原因。
两军交战,满清想拿几把枪过去,并不是什么难事,而且这玩意也不是谁想仿制,就能仿制的出的。
燧发枪还好,若是后镗枪,李胜不信他们能仿制的出来,这里面,可有不少的技术,而这些技术,都掌握在匠作坊极少数工匠头脑里,
就算他们仿造出来,恐怕也打不出来。
一直到亥时末刻,镇海水军的船才缓缓靠近镇海堡码头,李胜下了船后,水军的战船们,又返航了回去。
辽东半岛,更需要战船。
而李胜则跟王得仁带着百来亲卫,朝着镇海堡走去。
镇海堡镇南侯府外,大红灯笼仍然挂在府门口,烛光闪闪。
李胜望着他们,心里生出一些愧疚。
他跟袁璐芳的婚事,一拖再拖,他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见她的。
入了府后,一名家丁正想去给袁璐芳通报,被李胜给叫住。
而后自己蹑手蹑脚的走进内院,看着自己屋内的灯光已经熄灭,转过身子,打开了偏房的门,准备将就一宿。
身后突然传来“吱呀”一声。
“侯爷,是你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