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庭只好暂时屯兵洛阳,等待朝廷进一步的命令了。
……………………
河南风云突变,大战将起,而镇海堡外的田地里,也异常的火热。
去年种下的小麦,已经成熟,金黄色的一片,看在李胜眼里,甚是喜人。
“二娃,你这小麦种的也太好了吧,你看看这些颗粒,如此的饱满,每穗上颗粒比起以往见过的小麦,也要多上许多啊,这一亩,怕是不下两石啊!”
李诚随手摘下一根麦穗,口中感叹道,一旁的李胜同样欣喜,这一大片的小麦,都是李胜拆包裹拆出来的。
而且还正是后世山东研发的新产品,正好这边有人买了一些,种子一共十袋六百余斤。
李胜去年十月将这些种子,找了二十来亩土地试种,现在看来,效果相当的不错。
就连前来收割的许多老农民,都不由的赞叹。
“老许头,你尝尝,这小麦口感简直太好了,这要拿来熬粥,肯定香死个人呢。”
“熬粥?屁,做面条才好吃呢,要是配上上好的面臊子,那味道,简直赛过神仙。”
“唉,没想到我许老头,有生之年还能过上这种好日子,这,都得感谢咱们的镇南侯爷啊。”
不由的,老农们纷纷将目光看向了李胜,心中十分的感激。
收完小麦以后,根据统计,发现小麦亩产达到了两石又八斗左右,虽然比不上后世,但是比起明末的小麦来,足足提升了一倍有余。
而且这些地还不是最好的,要是用良田来种植,恐怕这亩产还能提升不少。
二十亩田地,共收小麦近九千斤,李胜虽然很想弄一些来做面条吃,不过为了留种,李胜还是忍住了。
这九千斤小麦,来年至少可以又播种近三百亩的小麦,几年后,整个山东都将种上小麦,造福一方百姓。
“幸好当初鞑子没有来这里祸害,不然以后想吃点好面条,都很难了。”
李胜随手抓起一把小麦,饱满的颗粒握在手里,十分的舒服。
一辆辆马车将这些小麦运进城里粮库,好生保管起来。
远处,一匹快马,快速的朝着李胜奔来,沿途的农民,纷纷快速躲闪,有些躲闪不及的,主动跳到了田里。
不过他们却没有一人口出怨言,因为快马之上的,是一名镇海堡的传令兵,看着传令兵后背上插着的十面各色小旗,大家就明白,这是有了十万火急的大事。
这是李诚制定的,身后插着旗子的多少,就代表此事的严重程度,十万火急,任何人都不能够阻挡!
而此时,李胜等人显然也看到了疾驰而来的传令兵,当他看到其背后的白色小旗时,纷纷露出惊诧的眼神。
李胜看着渐渐靠近的传令兵,面色严肃,眼神肃穆,口中喃喃自语。
“希望,不是辽南出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