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样了,以后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你再自己改进好了。”把炼油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讲解了数遍,魏老六确定他已经牢记后,刘学说道:“你一定要记住,安全第一,本王不希望哪一天听到有人汇报说是炼油厂发生火灾或者爆炸的消息。”
“是,小人一定谨记殿下的叮嘱,把安全当成最重要的事情去做。”魏老六认真的回答道。
临时改成炼油厂的厂房一共有两个,刘学在两个厂房里各放置了两个炼油设备后便离开了。既然都到了这里,牛家庄他怎么还是要去看一眼的,他想看看土豆和红薯长的什么样了。
一开始刘学并没有太重视土豆和红薯,明朝末年干旱频发,即使大面积种植土豆和红薯也不一定能让明朝的老百姓都吃饱饭。要想填饱明朝老百姓的肚子还需要自己从现代社会运输粮食过来。但后来,刘学改变了主意。他之所以改变主意,是因为他计算了一下,从现代社会运输粮食过来填饱明朝老百姓肚子这件事他基本上是做不到的。
一九九七年小麦的价格大约在六角钱左右,大米的价格在八角钱左右,咱们按便宜的来算,一吨小麦就是一千二百元。咱们再算一下明朝的粮食缺口,明朝末年人口数量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有的学者说一亿,有的说一亿多,还有的说有两个亿。
明末旱灾最严重的莫过于陕西,据史书记载,从天启年间开始,陕西几乎年年干旱,等到了崇祯皇帝继位后,旱灾和蝗灾经常轮换着侵袭陕西。除了陕西,还有河南,就是北直隶也时不时的会闹一下灾。再有就是南方的福建,也闹过旱灾。
明末人口到底有多少刘学也不知道,他还没时间,也没权利去进行全国的人口普查,咱们姑且取个中按一点五亿人算。全国有一点五亿人,受灾人口按十分之一,也就是一千五百万人。每人每天消耗粮食按一个较低的值一斤算,一千五百万人一天就要吃掉一千五百万斤,也就是七千五百吨粮食,一个月就是二十二万五千吨粮食。
一吨小麦一千二百元,二十二万五千吨粮食就是二亿七千万元。这也就是说要想让明朝的受灾百姓吃口饭,不至于饿死,每个月就需要花费二亿七千万,两个月就是五亿四千万,半年就是十六亿二千万。就这还不算把这些粮食运送到灾区的过程中产生的合理消耗,也就是运粮人员的口粮,还有就是各级官员的贪污也是一个极大的消耗。
就算这些合理的不合理的消耗都不存在,刘学如果想要供养明朝受灾的难民,仅仅半年的时间也需要十六个亿。然而明末的天灾是持续了半年的时间就结束了吗?当然不是。
据史书记载,从崇祯元年开始,一直到明朝灭亡的崇祯十七年的十七年时间里,大明北方各省旱灾频仍,间杂着还有蝗灾和地震。陕北在崇祯元年的时候几乎是一滴雨都没有下,百姓没粮食吃就到山里去吃草,草吃完了就吃土。
由此可见,十六个亿是远远填不上明末的粮食缺口的,而且,刘学有十六个亿吗?刘学的收入主要是通过倒腾古玩来获得的。除了平日里李建设小批量售卖的古玩外,刘学最大的收入源自于两次拍卖会。
燕京拍卖会刘学获利一亿出头,佳士得拍卖会获利二点八个亿,如果再加上李建设平日里的售卖所得,刘学一共收入了差不多五个亿。即便这些钱不干别的,都用来购买粮食也不够填补明朝的粮食缺口,更何况刘学已经花出去两个来亿了。
五亿和十六亿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另外,古玩生意短期内做做还可以,如果常年做下去,不说这容易引起某些人的注意而导致不良的后果,就是刘学和李建设心里这一关也过不去。
综上所述,要想解决明朝这边灾民的吃饭问题,必须以在明朝就地找粮为主,从现代运粮为辅。在明朝解决粮食问题,其一就是通过种植土豆和红薯这两种高产耐旱的粮食来提高粮食的产量,其二就是从国外贩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