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让李德和郑芝虎久等,刘学从皇宫回来的第二天,宫里便来了消息,朱由校已经同意郑芝龙的招安了。海防游击,官说不上大,但也不算小了,这下郑芝龙终于不再是海盗了。
传递消息的宦官说今天是先来告诉殿下的,正式的任命文书和官服稍后会送到福建,届时郑芝龙去上任便可以了。
给了来送消息的宦官一大锭银子打发走后,李德让郑芝虎立刻启程回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郑芝龙。李德要留在京师,生意的事情还没有谈完,他还不能离开。
前脚郑芝虎刚走,刘学后脚就去了牛家庄。四月初的时候刘学在牛家庄种了一百亩土豆和五十亩的红薯,如今三个多月过去了,到了土豆成熟的日子了。
来到牛家庄,牛结实带着牛家庄的人迎接了刘学的到来。
“殿下,您来了。小人本来还想着这几天就去王府一趟呢,地里的土豆估摸着该成熟了,这没想到殿下就来了。”牛结实弓着腰赔着笑脸说道。
“嗯,咱们先去看看,如果土豆熟了,今天就收了吧。”刘学认识土豆地的地方,他也不用牛结实带路,径直朝土豆地走去。
来到土豆地边,刘学蹲在地上用手挖了起来。很快,一个大土豆就出现在眼前。见刘学动手了,牛结实迈步走进土豆田里,蹲下来跟刘学一起挖同一棵土豆。
在两个人的挖掘下,第一棵土豆很快就被全挖了起来。刘学把土豆秧子上的土豆揪下来,又把挖出来的一些掉落的土豆集中到一起数了一下。第一棵土豆一共产出了八个土豆,个头不是很大,但也还可以了了,毕竟是第一年种,没什么经验。
拿出一杆秤,刘学把八颗土豆放到秤盘上称了一下。一斤二两,这是一棵土豆的产量。刘学站起身体,眼睛在面前的一百亩土豆田上扫了一眼。他记得一亩土豆种了大概三千棵出头,一棵一斤二两的话,那保守亩产也在三千斤左右。现代社会土豆的产量普遍在四千斤以上,如果用科学的方法种植,什么都达到最优的话,亩产是能达到万斤的。2007年,靖边县的一个生产示范基地就曾种出过亩产高达5136公斤的全国最高单产记录。
一万斤咱就不奢求了,七八千斤也不去想,但四千斤应该是可以做到的。这还是第一年种植,一切都是靠自己这个半吊子给出的建议管理的,相信再过上几年,等人们有了丰富的经验后,土豆亩产超四千斤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牛村长,召集村民们先挖一亩,挖完咱们再称一下重量,看一亩到底能产多少土豆。”用一棵土豆的产量推算一亩土豆的产量可以,但不够准确,他想知道在大明,一亩地到底能产多少土豆。
“好嘞,请殿下到树荫下乘会儿凉,小人这就去召集大伙来挖土豆。”牛结实激动的说道。不由得他不激动,这一百亩土豆是他看着长起来的,他知道一亩地里种了多少棵土豆,一共是3245棵。农闲无事的时候,牛结实曾经一亩地一亩地的数过这一百亩地每一亩的土豆苗数量。得益于刘学给村子里开设的夜校,牛结实这个大老粗也去夜校扫了盲,别的不敢说,从一数到一千他还是能做到的,就连简单的加减法他都会。
牛结实离开去召集人手后,刘学溜达到一片小树林边,早有王府护卫在树荫下清理出了一片地方,跟着刘学过来的宫女在地上铺上了毯子。
很快,牛结实去而复返,他带来了几十口子人,大家给刘学行了个礼,然后便拿着工具去地里挖土豆了。
俗话说得好,人多力量大,在几十个人的挖掘下,很快就挖完了一亩土豆。把挖出来的所有土豆都上秤,最后加起来一算,这一亩土豆田赫然产出了3124斤土豆。
据《河间志》卷三记载:一夫耕田三五十亩,亩收一石以上。一亩麦子收一石多,即便再加上秋粮的收成,也不过是两石多,不到三石的样子,折合成现代的计量单位也就三百斤。
如今一亩土豆产三千多斤,是三百斤的十倍,这也就意味着种一亩土豆的产量和种十亩麦子和秋粟的产量之和是一样的。十倍的产量,十倍的产量啊,刘学对此还没有太大的感觉,但牛家庄的人则是炸了锅了。他们世世代代都是农民,以种地为生,以前他们劳作一年下来,交完税和地主的租子后,所剩的也就将将能不饿死,赶上年景不好的时候,挨饿那都是轻的。如果亩产真的能翻十倍的话,那,那……一想到以后有可能再也不用挨饿了,村民们喜极而泣,土豆田里哭声一片。
哭过之后,所有村民都跪到了刘学跟前,他们发自真心的感激刘学,感激他给他们带来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