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子换粮食已经够让人高兴的了,没想到看得见摸不着加起来没有二两重的计算机程序也能换粮食,外商部的领导对此非常满意。
高振东笑着摇摇头“哪里哪里,都是我应该做的。”
知道高振东这话不是谦虚,而是发自内心的想法,外商部领导随口就给他画了个饼“辛苦了,等今年年底,我们给你发个大奖状。”
和外商部的领导说完,高振东想起个事情来,他几步赶上去,请文宣的同志停一下脚步。
“同志,是这样,我自己写了一本关于物理的科普书,想出版,要怎么个搞法?”
高振东出的书不少,可是都有人给一手包办了,自己张罗,这还是第一次。
文宣的同志对此非常有兴趣,对于高振东,他也是愿意尽力帮忙的“这个好办,你找群众出版社或者科学出版社都行,要不这样吧,我明天叫我们的同志联系你,你把书稿交给他就行,剩下的事情你就不用管了。”
对于他们来说,一本科普书,在这个年代可以算是不错的答卷了,不论是谁写的,只要是从他们这里发掘、操办的,那他们的份儿就少不了。
而且这位高总工年纪轻轻就是总工了,抛开今天的这个事情不说,从外商、外事部门的同志对他的态度来看,多半是成就斐然的,他写的科普书,应该错不了,大不了拿过来之后,做一些必要的修正,但是这个事情铁定是对大家都好的。
高振东对此非常高兴,不用自己瞎折腾了“那太好了,这个书我是准备出成一套,利用闲暇,一本一本接着出的,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麻烦你们?”
他高兴,文宣的同志更高兴,没想到居然还是长期项目,这下子他算是知道为啥外事外商的看这位年轻同志都那么顺眼了,这就是一本行走的功劳簿啊。
他连忙一锤定音“没问题,这个事情,振东同志,我们定个君子协定,这套书,交给我们了!”
作为比高振东高一级的干部,他无需回去汇报,就能把这个事情给敲定下来,甚至他还怕动作慢了,教育系统乃至科技口的的同志们闻着味儿就来了,那可就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了。
这两家在科普的相关工作上,可比他们要根正苗红。
别看没有什么签字盖章通知决议这些流程,君子协定这东西,有时候比白纸黑字还管用。
两人都带着满腔“这波赚了”的热情,把这个事情定了下来。
高振东回到家里,两口子刚吃完饭,碗还没刷呢,就听见中院那边闹起来了。
两人对视一眼,就往中院走去。
来到中院,是贾家,原来是秦怀茹快生了。
高振东掐了掐时间,果然正好差不多,贾东旭是十二月死的,那时候秦怀茹怀上有一段时间了,现在快到八月了,算下来正好差不多。
虽然忙,但是却不算乱,毕竟秦怀茹自己都已经生过两个孩子了,经验足得很。
易中海、一大妈、傻柱都在,就连聋老太,也过来看情况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