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贤亭中,刘协等人不欢而散,回到住处,刘协想了很久还是将祢衡留下来。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眨眼来到昭宁二年的元月。
刘协带着一众人马赶赴南阳。
南阳太守名叫张咨,是董卓掌权时所任命的,所以对于刘协到来他十分不安。
一方面派人去通知洛阳,另一方面到襄阳刘表处搬救兵。
高大的城墙上,布满了南阳的士兵,张咨站在城楼上,瞧着城下无边无际的军队,心中一颤。
“这个稚子刘协,从哪儿拉来这么多兵马?”
“这可如何是好啊!”
张咨是个典型的文人士大夫,对于兵戈战事他是一窍不通,他对目前局面不太看好。
南阳久经战乱,城中能战之士仅有七八千,可城外刘协兵马不下三万。
四倍的差距悬殊,令他心生担忧,对眼下战争毫无信心。
张咨瞄了眼城外,发觉敌军没有立即攻城的打算,缓缓吐出一口浊气,转身退下城楼,召集各路将官。
议事厅中,郡内文武们早已聚集一堂,他们彼此之间不断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着,整个场面显得嘈杂与混乱。
门外,刹那间传来高昂的声音,所有人立刻安静下来。
“太守大人到!”
大家纷纷转头看向门口。
伴随一阵脚步声,太守急步走进议事厅。
他的出现引起一片骚动,众人赶忙整理自己衣冠,别被太守找到话柄。
当太守走近时,大家一同躬身施礼。
“诸位都免礼吧!”
太守摆摆手,进入主题。
“诸位觉得,以我南阳之力能否抗衡城外刘协的大军吗?”
张咨提出心中的疑问,在他心里是不想与刘协兵戈相见。
不管怎么说,他是皇族血脉,身份尊贵。
没有天子与朝廷旨意,谁也不敢对刘协怎么样。
可现在刘协打上门来了,总不能开城门,放敌军进来。
要是如此,朝廷绝不会放过他,如果坚守抵抗,他的信心又不强。
“使君,宛城高大城厚,易守难攻,我军虽人少,可只要坚守下去,襄阳刘使君一定会派兵救援的。”
议事厅内,站在最后面的中年校尉黄忠慷慨激昂,信心十足。
黄忠与刘表见过几面,刘表很欣赏这位中年的校尉。
黄巾之战中,黄忠一双箭法百发百中,立下了战功。
在南阳一带,名声初显。
但太守张咨一直对黄忠不太欣赏,在他眼里黄忠不过是一介武夫。
平时也不会做人,整日除了练武,就是带儿子看病。
黄忠中年得子,取名黄叙,从小就体弱多病,多少郎中名医都看不好。
黄忠每年微薄的俸禄都花光了,吃药把房子吃没了,可病始终没见好。
反而随着年龄增大,病情越发严重,黄忠不甘心白发人送黑发人。
可每年俸禄是死的,他又不愿贪赃枉法,所以每次郡内有战事时,黄忠永远都是主战,每次打仗,他都身先士卒。
此次也是如此,看着手下如此有信心,张咨心中不禁踏实些,而后询问道。
“汉升,那你觉得,东西南北四个城门,敌军会先攻击哪里?”
黄忠闻言,不假思索。
“禀使君,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