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得勇武有力,身形魁梧,身长七尺有余,且胸中颇有野心,不甘久居人下。
中和三年,宣武节度使朱全忠举行盛大阅兵仪式。
当李思安随军列阵时,朱全忠一眼便注意到他相貌雄奇、气宇不凡,心中顿生欣赏之意,当下便特赐其名为李思安。
此后,但凡朱全忠出兵征战,李思安皆紧紧跟随左右。
他善使飞槊,于两军阵前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所到之处敌军纷纷溃败,因而屡立战功。
朱全忠对李思安愈发重视,正式任命他为踏白将。
每逢与黄巢起义军以及蔡州节度使秦宗权的军队交锋,李思安总是率领所部百余人奋勇出战,在敌阵中左冲右突,锐不可当,令敌军闻风丧胆。
不久后,李思安奉命领兵奔袭郑州。
激战正酣时,大将李唐宾不慎坠马,瞬间陷入敌军重重包围,性命危在旦夕。
李思安见状,毫不迟疑,拍马舞槊直闯敌阵,拼死力战,将李唐宾从刀光剑影中救出,使其免遭一死。
与此同时,他趁敌军阵脚大乱,一鼓作气,生擒了秦宗权麾下的大将柳行实。
此役大捷后,李思安乘胜长驱,率军渡过淮河,一路势如破竹,南下顺利攻占了天长、高邮二邑。
随后又挥师北上,成功抵御孙儒的进攻,兵锋直逼濠州,所到之处战功赫赫。
凭借这些卓越功绩,李思安升任诸军都指挥使,官至检校左仆射,还兼任亳州刺史。
在亳州刺史任上,他悉心练兵,积极防御贼寇,使得当地边境秩序井然,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不过,李思安虽生性勇猛无畏,但在智谋方面略显不足,每次作战,要么大获全胜,要么惨遭大败,战绩波动较大。
开平元年,战事烽火再燃,李思安奉命率领大军浩浩荡荡攻伐幽州。
大军一路行进,最终在桑乾河畔扎下营寨,严阵以待。
幽州节度使刘仁恭听闻消息,倾巢而出,率领全部兵马前来迎战,气势汹汹。
李思安早有谋略,他命大将袁象先率领精锐部队悄悄埋伏在山谷之中,自已则亲率老弱残兵出营迎击,佯装败退,引诱刘仁恭深入。
刘仁恭见李思安兵力羸弱,顿时心生轻敌之意,不顾一切地率军追击。
待刘仁恭的军队进入埋伏圈后,李思安一声令下,山谷中伏兵四起,如猛虎下山般向刘仁恭的军队发起猛烈攻击。
刘仁恭的军队顿时大乱,四处奔逃。
李思安乘胜追击,大败敌军,还斩杀了敌军大将单可及,缴获的物资战利品不计其数。
得胜之后,李思安回军途中,又顺道进攻潞州。
然而,潞州防守严密,李思安率军围攻累月,却始终无法攻克。
时间一长,士兵们疲惫不堪,纷纷逃逸。
朱全忠得知后大怒,当即下令夺去李思安的官爵。
不久之后,朱全忠又起复李思安,让他重新带兵,并感慨道:“李思安面对敌人果敢勇猛,无人能出其右,然而每次到藩镇挑选将才,我打算重用他时,却总会传来他战败的消息,像这样的情况已经有两三次了。
看来这‘飞将数奇’的说法,前史的记载并非虚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