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贯,多吗?
多吧,相当于底层小官两个月的俸禄呢!
可是,粮价又涨了,听说是有叛贼起义,要划江而守,轻徭薄役,不过旬日,就发展至上万人。
所以京都的各个粮铺全涨价了。
她是不明白,不过一万人的叛贼,怎么就能让粮价涨那么些呢!
坊里的钱掌柜说,带头涨价的是李阁老名下的铺子,李阁老那么大个官,消息总是更灵通的。
怀孕妇人艰难地跺跺发麻的脚,钻到厨房去,快过年了,该吃点稠的。
人的悲欢离喜,各不相同。
有人在犯愁年关难过,也有人在欢聚一堂。
“这就是松露?”
“原来长这样啊。《云州周报》上说,松露是顶尖食材,补脾益气。我翻遍了医书,都没找到。还是李郎厉害,居然能弄来如此新鲜的松露!”
福全茶楼的茶客们开眼了!
这玩意儿就是松露啊!看不出来跟其他菌菇有何区别。
近日,辩论的热度有所下降,大多是读书人在关注此事,普通老百姓有些人看腻歪了。
《云州周报》听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便留出一页版面,用来刊登其他内容,例如《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甫一露面,就受到热烈吹捧。当今,出趟远门是极难的事。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没走出过村庄。
《梦溪笔谈》比如说是一个叫沈括的人所着,内容包罗万象,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卜算等等。
京都许多学子认为,沈括肯定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否则,怎么能知道这么多知识?
无论如何,《梦溪笔谈》火了!上面提到的松露也火了!
福全茶楼东家李郎得意洋洋:“这些松露,是京都的独一份!送来的时候,全是埋在土里面的。就这小小一背篓松露,花了我整整一千贯!”
“哇哦!”
“值!我若是能找到门路,莫说一千贯,再多的钱也是能拿出来的!”
一背篓松露,卖一千贯的消息,瞬间让大堂炸开了锅。
大堂角落,有一桌瘦瘦小小的人激动的浑身颤抖。
“老大,一千贯!一千贯啊!”
“别急。忘记大人跟我们说的话了?再耐心等等。我们带来的货多,猛的一下抛到市场上,价格肯定上不去。”
最瘦小的男子嘴唇都在颤抖:“不愧是……咱们大人找她合作,真是找对了!可惜,咱们离得太远了。我瞧着咱们大人,也很想为她办事。”
“嘘!禁声!不要命了,这话是能在这说的吗?”
他们焦急又期待着,想看看松露会被炒上一个什么价格。
李郎是李阁老的儿子,好不容易弄来一背篓松露,就先到福全茶楼炫耀一番。
他留下六个松露,准备过两日,办个宴会,让厨子做了,出一次风头。
剩下的一大半,他自然要去孝敬自己的亲爹李阁老。
李阁老看着一背篓松露,又看了满脸显摆的儿子,一时间不知道该夸他孝顺,还是骂他愚蠢。
“拿我的帖子,去请佟太师,户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人。”
“哈?为何要请他们?”
李阁老:“你如此高调,我们就得办一场品松露大会。你就说,这是特意为我贺寿寻来的,因松露保存不易,这才提前开个品松露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