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济过于方正,行事不知变通,李治早就不喜他作为,给外放是早晚的事情。
来济在京多年,一直是清流一派的核心人物,当任宰相以后,更是庙堂清流之首,颇有影响力。
来济这一走,以他为核心的清流一派,将会群龙无首。
陈青兕早有接管来济政治遗产的心思,故而对于清流一派有过了解。
在宋明时期,清流之名,很多时候言过其实。
因为宋朝的士大夫政治,明朝的文官体系,让文人掌控了太多的话语权,导致了士大夫、文官内部有着深厚的利益往来,他们的清流并不纯正。
唐朝此刻属于勋贵与门阀世家政治,清流派大多出身非关东世家,关陇勋贵之外的豪门庶族,他们政治背景浅薄,便以方正不阿的人设行事,相对来说,质量还是很纯正的。
尽管其中有不少道貌岸然之辈,却也有如来济、郝处浚、刘仁轨、源直心这类的耿直大臣。
能够接受来济的政治遗产,以后在长安行事将会方便许多。
而挡在他面前的人正是杨侍郎。
杨侍郎,名唤杨弘武,他是隋朝宰相越国公杨素弟弟杨岳之子,家室显赫。杨弘武早年跟随高祖皇帝反隋,受命为左千牛备身,凭借着资历一步步往上爬,直至今日,成为大唐的工部侍郎,为人并无大才,但刚正不阿,处事认真仔细,便如一头牛,勤勤恳恳,肯干实干,有着很强的处理日常琐事的能力。
杨弘武在清流一派里,地位仅次于来济、刘仁轨。
如果刘仁轨在京,陈青兕不敢去想,但杨弘武扛不起大旗,与其让他背负自己担负不起的重担,让清流一派树倒猢狲散,不如自己顶上。
只是陈青兕没有想到李治下手如此快,他还未来得及接手,来济就给外放了。
陈青兕一边跟着来庆远,心中却有些意外。杨弘武确实挡在他前面不假,但他却从未将之视为对手
毕竟杨弘武并没有多远大的抱负,他不像是一个愿意争的人。
陈青兕低声道谢。
来庆远却道:“这也是父亲大人的意思,只是杨侍郎资历深,两人祖上又是世交,父亲大人也颇为为难。”
来济的父亲是隋朝大将来护儿,杨弘武的父亲是苍山开国公杨岳,来护儿在杨素杨岳的麾下效力了一段时间。
正说间,两人已经来到了待客厅。
来济、杨弘武正在客厅说话。
来济精神并不差,除了脸上多了几道皱纹,头发略显花白以外,看不出来有什么不适之处。
杨弘武也有六十高寿,但他保养的极好,须发皆黑,面色红润,声音也很是洪亮。
“见过来公、杨公!”
陈青兕向着两位长辈行礼。
来济指着一旁空着的席位说道:“负道快快入座”
他看着陈青兕入席,随即才感慨道:“负道此番北上,遇事之离奇,处事之果敢,让人叹为观止。看着负道此番表现,不得不服老呀。”
他的话若有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