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自己来得不是时候,却也瞬间变脸,忙上前两步道:“陛下,您这是怎么了?”
李治愁然道:“家丑不便多言,爱卿来寻朕可有要事?”
陈青兕一听家丑,心中有数。李治不想说,他也不便问,只是将自己的猜测向李治细说:“臣想探查吐蕃战后的人员变动。如果真如臣的猜想,那么吐蕃内部很可能出现隔阂,加以利用,进而分化,可不战而胜。”
李治来了精神,这可是好事。
对于吐蕃最头疼的地方就是他们有高原庇佑。
全力去攻,即便胜了,也是惨胜,且没有什么好处,但你不防着他,又容易为他所趁。
尽管在陈青兕的安排下,吐谷浑承担了唐军的军饷,还在青海湖畔选择了一处适合耕种的地方,让唐军能够施行军屯,免去了部分财政压力。
但吐蕃有十数万,他们还是需要在凉陇地界安排军队的。
青海湖的唐军主要任务还是以防守为主,避免如上次一样,唐军的援兵没到,吐蕃就占领了八成吐谷浑的疆域,唐军只能被动的在吐蕃预定的战场作战。
如果吐蕃自己内部出现了问题,他们正好可以乘机解决海东的事情。然后将战略东移,吐蕃将不再是问题。
李治在陈青兕的熏陶下,战略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想明白了关键。
“好,朕这就安排人去查探吐蕃内部的情况。”
至于陈青兕的推断是否合理牵强,李治现在完全不考虑,也不质疑。
陈青兕在推论预判上的能力太强,强到已经超出了他所能理解的范畴,而且至今没有错过。
哪怕这一次错了,也没关系。
陈青兕的推论是值得尝试的。
陈青兕补充道:“可以让礼部延长一些谈判的时间,拖延使团返回吐蕃的时间。对方真想将赤玛洛留下,不会选择在长安动手。”
他说着一笑:“他们早年趁着我们不在意,暗中培养了不少探查情报的密探。他们在长安的一举一动,都在武候、不良人的眼皮子底下。臣真不信,他们有那本事在武侯、不良人的眼皮子底下杀人嫁祸。在回程的路上,嫁祸给我们,或者吐谷浑,最是妥帖。”
李治颔首道:“一切依照爱卿之言。”
陈青兕知道李治维持脸上这股哀伤的态度不易,作为一个贴心的臣子,他识趣的选择了靠退。
陈青兕回到了兵部,看了一眼天空,现在是夏末时节,灼热的太阳照射着大地,可他却感受不到这股热浪,反而有着丝丝的寒意。
随着许敬宗的行动,在这烈日之下,仿佛丢了一个惊雷。
大理寺的人直接闯入了长孙无忌的赵国公府,将长孙无忌这位三朝元老下了大狱。
朝野巨震。
以长孙无忌的功绩,固然不会在大理寺狱中受苦,但就以他的功绩而论,下大狱,本就是莫大的侮辱。
陈青兕在兵部就得到了这个消息,只是暗暗叹了口气,不再多言,返回了陈家宅邸。
陈青兕并没有急着去后院见自己的宝贝儿子,他知道源直心很快就会来的。
发生了这种大事,清流党的内部,肯定要互通有无,来确保自己能够躲避此灾,当然长孙无忌这一倒,跟他一起陪葬的不在少数。到时候会有一定空缺留下,怎么着也得捞一些好处,提振一下士气。
毕竟随着来济、杨武的先后遭贬,原本就不稳定的清流党,有些人心惶惶。
尤其是现在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魁首